昆明“问责风暴”引关注 “压力大”是官员共识——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昆明“问责风暴”引关注 “压力大”是官员共识
2009年11月16日 09:28 来源:法制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编者按

  “行政问责”四个字正成为越来越多人议论的热门话题,而云南昆明掀起的“问责风暴”更加引人关注。在各地都在探索行政问责制时,昆明的行政问责也引发了许多人的热议。各方说法不一,行政法学界也有微词。当地政府公务员与普通市民感受体会差异不小。本报记者通过多日深入调查,还“昆明问责模式”以本来面目

  星期日,上午十点,从云南省昆明市圆通山动物园晨练出来的刘大妈,在圆通山后门绿化带的草地上看见撒了一地的瓜子壳、果皮、烟头等。刘大妈皱了皱眉头:“不知道是哪个缺德的人,垃圾也不丢到垃圾箱里去!”

  随后,刘大妈想了想,拿出自己的手机,给城管热线打了个电话,希望城管能派人来清理。不多一会儿,有两位环卫工人就赶到这里把这些垃圾清理得干干净净了。

  刘大妈告诉记者:“如果是两年前,别说是草地上一点瓜果皮,就是满马路都是摆摊的,你打多少次电话都不一定有人管;今年昆明搞创卫活动,哪儿有遗漏的卫生死角,领导就要被问责,所以发现哪儿不干净了,一个电话,很快就有人来管!”刘大妈还说,现在去哪个部门办事都很方便,最简单的如去派出所办理户口手续,民警都和和气气地很快帮你办完,不但不会拖沓,更不会板着脸让你难看。

  行政问责,已经成为昆明市民耳熟能详的一个名词,而这位虽然不识字,但经常看电视的刘大妈所说的也一点都不夸张,就在上个月底,昆明市西山区刚刚问责了16名创卫不力的干部。

  10月15日到25日之间,昆明媒体曝光了昆明市西山区永昌街道办事处“南坝路官南立交桥流浪人员乱搭乱建形成大量卫生死角”、前卫街道办事处“希望路拥护社区时代风华小区乱搭乱建、脏乱差现象十分突出”、福海街道办事处“福海社区陆家村存在大量建筑、生活垃圾,长期未清除”的环境卫生等问题。

  10月28日,昆明市西山区对创卫工作中被新闻媒体曝光、反映有突出问题的单位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16名干部给予行政问责,其中科级干部11人,一般干部5人;给予“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问责4人,“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问责2人,“诫勉谈话”问责10人。

  “二十年来昆明从来没有这么干净过!”退休老教师胡先生说,他在昆明居住数十年,虽然以前每年节假日前昆明都会加强环境卫生工作,但是像今年这么干净他还是第一次见到,他认为,这是昆明大力推行行政问责的结果,在行政问责的压力下,城管和环卫等责任人更尽职尽责。

  而在今年问责了近四百名官员之后,昆明最近又宣布,针对昆明严峻的违章建筑和无序建房,昆明将出台最严厉的惩治措施和规定,对拆违不力的领导进行严厉问责,“拆违不到位拆位子”,哪个单位的临违建筑拆除不到位,就撤这个单位一把手和分管领导的职位。

  “这意味着,还会有更多的人因为工作不力被问责!”胡先生说,“但是,昆明的环境将会因为行政问责而变得更好!”

  每个月都有人被问责

  对于经常看报纸或者电视的昆明老百姓来说,官员被问责,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几乎每个月都能从媒体找到有关领导干部被问责的消息。

  “自从2008年那个标志性的事件开始,问责已经不是偶然掀起的风暴,而是成为了常态。”昆明市西山区一位姓杨的公务员说,他现在和大部分昆明的公务员一样,神经一直绷得紧紧的,生怕哪天问责之剑就落到自己的头上。

  杨先生说的那个标志性事件,发生在2008年2月份。当月23日,昆明市呈贡县一名副局长开会打瞌睡,被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当众点名批评。随即,瞌睡副局长蒋文辉辞去了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职务。与此同时,呈贡县投资促进局局长向大会作书面检查,并通过呈贡电视台向全县播出。这个事件成了仇和来到昆明之后,推行行政问责制度的一个最强烈的信号。在蒋文辉之后,不停地有干部和公务员因为各种问题被问责。

  昆明还专门成立了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并设立了投诉电话,市民如果遇到公务员工作推诿、敷衍了事、效率低下,违反规定乱收费、乱罚款等11种影响行政效能的行为都可以进行投诉;同时,昆明市还将所有副处级及以上干部的电话全部公布到媒体上,并派出督察组明察暗访。

  为配合2005年出台的《昆明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行政不作为问责办法》,《昆明市领导干部问责办法》、《问责办法实施细则》、《重要工作推进责任追究实施办法(六项)》和《被问责领导干部相应组织处理意见》等一系列法规随之出台,同时昆明还将新闻媒体监督纳入问责的范围。

  一系列措施实施的背后,是几乎每个月都在刷新的被问责公务员的数字。2008年,昆明市问责了275名干部;截至今年9月底,昆明的行政问责人数已经增至399人。无论是去年还是今年,被问责官员的数量都是2008年以前的很多倍,于是,有舆论把昆明2008年开始实施的行政问责称为“问责风暴”。在外界看来,无论是昆明行政问责的力度,还是被问责官员的数量,在全国都属罕见,称之为“问责风暴”并不为过;甚至有人认为,昆明的行政问责就是市委书记仇和掀起的风暴,如果没有仇和,行政问责很难会有今天的效果。

  “压力大”是官员共识

  严厉的问责制度之下,“压力大”成了昆明官员口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字眼。“我身边的同事,因为上班时间玩游戏,被媒体的记者暗访到,前两天受到了通报批评,现在身边的同事,上班时不再像以前那么懒散了,不再有打游戏、看电影、闲聊的现象了……工作压力非常大。”昆明市禄劝县行政审批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说。

  昆明市官渡区政府的一位官员说,隔三岔五就会看到报道说某某官员被免职了、被通报批评了,有些甚至是自己身边的领导、同事,这让公务员们感到压力很大。现在他明显感觉到,领导批示越来越多,文件催得越来越急,不知不觉间,他已经习惯了早上8时30分上班、下午18时下班,身上带两块手机电池,办公室里备上了运动鞋……而且现在加班多了,会多了,虽然单位的电话绑定在他的手机上,但离开单位后依然担心,时刻觉得有事没做完。而一些被问责的政府部门一把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前是嫌官小,现在不了,因为官越大责任越大,晚上回到家,连做梦都会想着如何还清之前因拖沓、不作为而欠下的“账”。

  不过,记者致电昆明市纪委时,一位官员表示,她并没有听说昆明在搞“问责风暴”,在她看来,从去年加强行政问责以来,行政问责已经成为工作常态,而不是有媒体所说的“问责风暴”。她认为,风暴总要过去,但昆明的行政问责,则将会一直持续下去。

  云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杨临宏教授也表示,昆明的行政问责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并且取得了好的效果,是民心所向;这不仅仅是因为一把手仇和主抓的原因。他认为,即便将来仇和调离昆明,昆明的行政问责依然会实行下去,因为将来仇和的继任者无法不去考虑前任实行行政问责赢得的民心;今后如果问责不力,老百姓心中自然会有个比较!

  昆明市纪委副书记丁仕凯则表示:要保证一项工作能够抓好,形成常态,持之以恒,关键在于形成机制。他说,机制来自制度。所以只有加强制度建设,才可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机制。本报实习生 施怀基 本报记者 储皖中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