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空天时代
1903年,当莱特兄弟将简陋的飞机冲上蓝天时,没有几个人会想到,他们开辟出的广袤空间,将很快被争夺瓜分,并引发一轮又一轮秩序重建。
1957年,当第一颗人造卫星被送入外太空时,全地球的人都已经意识到,宁静了亿万年的宇宙空间,也将被人类拿到谈判桌上定规画矩。
冷战结束后的数次局部战争,充分展现出航空与航天力量协同作战的威力,空与天已经融为军事一体。随着发达国家的太空作战技术日趋成熟,自由穿梭于大气层的飞行器走出科幻电影,军事力量向太空延伸的触角初显。
是为空天时代。这首先是个军事战略课题。课题的内核,一言以蔽之:要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光是防空、制空已经不够,还需要防天、制天。
面对日益增长的潜在威胁,中国若再无动于衷,则可谓天真。于是有了中国空军司令员对空天时代的判断:“军事力量竞争正在向空天领域转移,军事力量建设不断向空天方向拓展。这种转移是大势所趋,这种拓展是历史必然,这种发展不可逆转。”也有了公开表态:“面对空天的军事化,没有足够的力量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拥有强大的力量才能维护和保卫和平。”
空天时代于中国,挑战有之:身处弱势,如何在更广阔空间、更全面威胁中保护自身安全,并维护国家长远利益,有待更明晰的发展战略和更先进的科技手段。
机遇有之:瞄准空天战略制高点,将助力国家防御能力和科技实力的跨越式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在一个新的平台上,如果中国的主张能促使秩序更加公平、更加包容、更加和谐,将为世界和平提供多一个选项。
但实力才是和平的谈判桌上最大底牌。历史无数次证明,人类远未学会完全理性对待矛盾纷争。弱者忧虑强者划定秩序的霸道,强者忧患游戏规则被一朝改订,国与国之间戒心重重。现实残酷在此,信念亦在此。
唯有仰望空天,心存高远,迈出脚下坚实一步。□(董瑞丰)
空天时代的中国选择
借庆祝60周年的契机,中国空军高调表述其空天战略,对内期望公众认同,对外也向国际社会清晰发声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董瑞丰
“这两天广播里一直在说飞机的事,够热闹的。”得知本刊记者要去沙河机场“观摩”飞行表演,出租车司机一路上颇为关切,“是不是又要阅兵了?”
车子行驶在四环路上,窗外寒风料峭,11月初的北京,一场早到的大雪把气温骤然拉至零度。不过天气的小插曲,没有干扰酝酿已久的空军60周年庆祝活动。换装之后首次亮相的八一飞行表演队,新机型在雪后明媚的阳光映衬下尤为醒目。
至11日为止,三场飞行表演将贯穿空军整个系列庆祝活动,推动气氛不断升温。同时成为热点的,还有空军提出的“空天一体,攻防兼备”战略。11月2日清晨的街头报亭,在各大报纸的显要版面都能看见空军司令员许其亮的专访文章,“一定意义上讲,控制了空天,就控制了地面、海洋和电磁空间,就掌握了战略主动权”,许其亮这样表示。
这位上任两年多的空军司令员,如此高调发声并不多见。“透露了不少信息,也说了不少以前不会说的话”,一位接近军方的专家指着报纸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6日,三十余国空军代表团前来北京参加的空军和平与发展国际论坛上,亦探讨了中国空军提出的“共同树立空天安全新理念”、“共同建立空天规范和秩序”等五项主张。从年初的海上阅兵,到国庆大典,再到此刻的多国空军论坛,2009年俨然成为中国军队向国内外密集传递信息的一年。
善于寻找蛛丝马迹的外媒,着力解读中国空军此时提出空天战略的意图,也让更多国人开始关注,空天时代将带给中国何等机遇与挑战?为此,《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门采访了一批空天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空天时代的中国选择。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