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钱学森:在他心里,科学最重,名利最轻(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追忆钱学森:在他心里,科学最重,名利最轻(2)
2009年11月06日 13:40 来源:光明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大师篇

  【场景三】一次,钱学森率领一批科研人员在基地做导弹全程试验。他们发现,试射的导弹很可能达不到预定射程。这时,一分院的年轻人王永志向钱学森提出了一个迥异常规的设想——卸掉一部分燃料推进剂。钱学森认为,王永志说得有道理,年轻人不拘泥常规,正是思维活跃的表现,值得肯定。于是,他当场决定:“按王永志的建议办!”

  【画外音】这次试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日后,年轻人王永志担任了多个型号火箭的总设计师,还成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

  1962年3月21日,“东风2号”中程导弹试射失败。当时,作为技术总负责人的钱学森当即奉聂荣臻元帅指令飞往基地调查事故原因。“他当时举了个例子,给我印象很深,说有一个朋友问他,夏天房间里太热,把冰箱门打开,房间里是不是能凉爽一些?他回答说,这是不可能的,打开冰箱的门,冰箱门附近可能会有点凉意,但整个房间并不会凉爽下来……搞总体设计,理解和研究问题就要从全局出发,从系统上来考虑这个事情,然后再决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回忆起恩师当年的言传身教,至今仍记忆犹新。

  回国以后,钱学森发起创办了中国科技大学并担任该校近代力学系主任。当年的学生张瑜至今仍记得,钱学森在全系大会上宣布聘任教师名单时那踌躇满志的神情:“我把科学院的大炮都给你们调来了!”

  这是个规模空前的名单: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主任、物理学家严济慈主讲普通物理;1957年与钱学森同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数学家吴文俊主讲高等数学;刚刚归国的留美博士蒋丽金主讲化学课……钱学森不仅邀请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而且亲自为学生上课。

  钱学森喜欢自己动手编教材,因为他讲的都是本学科最前沿的知识——这种风格是他1938年在加州理工学院刚登上讲台时就形成的。1944年,他在组织研究生教学时,专门编著了内容丰富的教材《喷气推进》。美国学者富兰克·E·马勃评价说:“《喷气推进》这本巨著成为以后十几年间不可或缺的参考书,尽管在此期间该领域有重大进展。”在中国科技大学期间,钱学森亲自编著《火箭技术概论》。据当年的学生刘济生回忆,这门课涵盖了所有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他将这些领域深奥的理论和技术融化在讲义中,深入浅出。

  进入晚年,钱学森仍然关心着科技事业的发展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据涂元季讲,钱老一直“念念不忘的”,就是中国目前仍缺乏拔尖的领军人才。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两次登门看望时,钱学森都当面就创新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建议。2007年,在96岁华诞来临之际,钱学森仍表达了同样的期望:“培养科技领军人才是件大事,要办好。”

  修养篇

  【场景四】1992年9月27日,年迈的钱学森提笔给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写信:“……近日来,更因年老体弱,已不能参加集会作学术及其他活动,故已不能完成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的任务。据《章程》规定及个人情况,特申请辞去我的学部委员称号。”

  【画外音】“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中说。

  钱学森1955年回国,1957年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十分珍视中国科学界给他的这一荣誉,并积极参加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的各种学术活动。但到晚年,当行走困难、不便参加学术活动以后,他便给当时的周光召写信,主动申请辞去学部委员的称号。

  1998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对院士制度进行改革,80岁以上高龄的院士改为“资深院士”,不再参加院士的日常活动。钱学森对这一举措十分赞成。“当有人再称他为‘院士’时,他会认真地加以纠正,‘我已经不是院士了,而是资深院士。’”这就是钱老对“院士”这一荣誉称号的态度,涂元季说。

  钱学森一生曾任不少要职,但他对这些“官位”一点也不在意,总说自己是一名科技人员,只喜欢钻进科学世界,研究学问。

  1956年,钱学森担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随着事业的发展,钱学森作为院长的行政事务也越来越多,既要为中国的导弹事业举办“扫盲班”,又要带领大家进行技术攻关,还要为研究院一大家人的柴米油盐操心。为此,他给聂荣臻元帅写信要求“退”下来改正为副,专心致力于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上级同意了他的要求。自此,从五院副院长到七机部副部长,再到国防科委副主任等,钱学森只任副职。

  晚年的钱学森虽卧床静养,但时常思考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大事,并感叹自己为祖国做得太少,而人民给予他的太多。据涂元季透露,钱学森回国以后,勤奋工作,将他的知识、智慧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甚至将个人一生所得的几笔较大收入,或作为党费上交组织,或全部捐给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地方。他从不向组织提任何个人要求,更不要求人民对他有任何回报。”

  “我只是沧海一粟!”在与别人的书信中,钱学森反复强调。于是,这位自谦为“沧海一粟”的大家,在功遂身退后安详地寓居于上世纪50年代建造的航天部家属楼,在知心爱人蒋英的陪伴下,走完了辉煌一生的最后岁月……

  这就是钱学森,一位率真、谦和、淡泊名利却浑身散发着人格魅力的“人民科学家”。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