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出台首部抗旱应急预案 预计明年公布(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北京将出台首部抗旱应急预案 预计明年公布(图)
2009年10月29日 11:42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昨日,门头沟区清水镇龙王村,一位村民在查看自己的玉米作物。因为干旱,这里的农作物减产严重。杨杰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从1999年至2007年,北京连续9年出现的春旱现象,今年却出现在汛期期间。昨日,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今冬明春旱情将会逐步发展,为应对明年的春旱,北京已草拟完成首部抗旱应急预案,目前正在审核中,争取明年公布。

  应急预案争取明年公布

  往年北京的旱情主要出现在春季,今年却出现在汛期期间。为此,9月中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兵分几路去平谷、顺义、密云、怀柔、昌平、延庆、门头沟等区县进行调研,调研结果显示,今年降雨量少主要集中在山区,城区、平原则要好一些。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目前北京市节水灌溉农业,雨水集蓄、中水回收利用设施等比较健全,可在旱情中对农业灌溉起到补充,因此旱情对北京农业的影响不会太大。关键是一些边远山区的农户饮水问题。

  该负责人说,目前各区县已经制定了抗旱应急预案,北京市抗旱应急预案也已草拟完成,目前正在通过专家审核,审核通过后将提交北京市应急办,“争取在明年公布。”

  据其介绍,这将是北京公布的首部抗旱应急预案。该预案涉及的内容比较全面,既解释了抗旱跟水资源的关系,也将干旱进行了明确细分,包括气象干旱、农业干旱等。并按照突发事件的级别将抗旱分为4级。另外,还将节水作为抗旱的一种手段。

  打新井解决山区用水难

  另外,根据当前旱情和后期降雨预测,今冬明春山区人畜饮水困难程度将加剧,市防汛部门将联合区县水务部门通过地质勘探,帮山区住户另辟水源地。

  该负责人说,打井的资金将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由区里出一部分资金,市里给予一部分补助。

  对于今年春旱提前的现象,该负责人认为,目前受影响大的地方主要是山区住户,对城区用水没有太大影响。但由于北京水源地主要在郊区,如果再持续一年如此干旱的天气,将会出现不利的现象。

  新闻背景

  北京21个村因旱饮水难

  前日,来自北京市水务局的消息,一般发生在春季的旱情出现在今年的汛期,预计今冬明春旱情将会逐步发展。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已有21个村3991人出现不同程度饮水困难。共有延庆、怀柔、房山、昌平等4个区县反映农作物受到旱情影响,面积约30万亩。目前,旱情主要分布在延庆、门头沟、房山等山区,市防汛抗旱部门正筹措资金和人力物力,确保人畜饮水安全。

  探因

  专家分析北京降水偏少原因

  冷暖空气配合不好致降水少

  北京今年累计降水量比去年同期少35%,比多年同期少27%,一般发生在春季的旱情出现在了今年汛期。昨日,北京市气候中心称,冷暖空气配合不好是降水少的主要原因。

  夏季是北京降水的主要季节。但今年夏季不仅降水日数(31天)略少于常年(35天),而且全市性大的降水过程较少,因此总体降水量也比较少。

  什么原因导致今年降水偏少呢?北京市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张青说,从年代际变化的背景来看,现在整个华北地区都处于降水量偏少的背景下,这是一个大的背景,而北京近十年来的降水量也都比较少。

  从具体的原因来说,冷暖空气配合不好是降水少的主要原因。张青表示,副热带高压是导致降水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系统,但今年它出现的明显偏少,而且比较偏西,这样就阻止了南方的暖湿空气北上华北地区,没有水汽来,自然就不会有降水。另外,夏季之后,北方的冷空气活动不是特别强,也比较偏北,这样,就算有水汽跑过来,也难以出现降水。

  记者了解到,由于今年降水局地性明显,空间分布极不均。东南部相对较多,北部和西北部较少。因此旱情主要出现在北部和西北部地区。

  探访

  村里赊账雇车每日赴邻村借水

  门头沟龙王村因旱致农作物减产严重,村里每3天供一次水,每次6小时

  65岁的于广海每天只洗一次脸。

  那是在临睡前。干完一天活的他会舀上一盆水,先洗脸,然后擦身子,接着洗脚。洗脚水最后倒进了猪圈。

  在门头沟清水镇龙王村住了40多年,于广海还没遇到如此缺水的时候。

  龙王村三面环山,祖祖辈辈都靠山沟里的地表水为生。近年来的干旱致地表水干涸,村里不得不每天到7公里外的邻村借水救急。

  百年老井的干涸

  三四十年前,龙王村还不曾有缺水的烦恼。

  1964年,20岁的于广海带着一家八口从龙王沟的山上搬到龙王村。那时,离家不远处有一口2.5米深的百年老井,雨水好的时候,水都溢到井口,全家人的用水都是靠这口井供给。

  1976年,村里开始统一为村民配备铁管子,井里的水经过铁管子流到了于广海家,他不用每天四五趟地去挑水了,“那时雨水足,哪会缺水呢?”

  近些年来,因为干旱,百年老井也渐渐干涸了。于广海还记得村民排队用勺子一点一点舀井底水的情形。

  每日去邻村拉水3趟

  龙王村共有两口井,除了那口已干涸的百年老井,村口还有一口“龙王村大口井”,村民如今用水就是通过这口井输送到各家各户。

  “正常年份,大口井每天能保证蓄水1.5米。”昨日,龙王村村支部书记史长友指着大口井说,今年6月份,大口井的水位开始慢慢下降,“现在每天也就四五十厘米,一管子就抽到底了,根本不够村民用水。”

  为解决村里人的用水问题,从当月开始,史长友雇人开农用车每天跑到7公里外的梁家铺村去拉水,每天三次,每次约6立方水,然后注入到“大口井”里。

  这样的借水已持续了近5个月,史长友扳着指头算了算,拉一趟水,需向车主支付200元费用。现在,村里已向拉水的车主赊了两三万元,“看来,这种情况估计得到明年7月份。”

  粮食产量减三分之二

  在史长友看来,去年还算有点雨雪,今年的旱情则更为严重,除了村民用水受影响之外,还反应在了农作物上面。

  史长友说,龙王村盛产干果、核桃等,去年该村干果年产量为5万斤,今年遇到干旱,减产了一半,“这还不算最惨的,粮食去年产量为3万斤,今年连1万斤都到不了。”

  于广海家有十三四亩地,种了一些玉米、谷子。4月份刚下种子的时候,他还觉得今年天气不错,应该有雨水。但日子一天天过去,雨水没见到,田里的谷子皮比往年厚了,黄豆连角都没长出来,玉米的个头也比往年矮了一半。而今年的收入也比往年减了一半。

  家备十口缸蓄水

  水太金贵了,所以史长友开始对用水限量限时。他每3天向村民供一次水,每次供水时间为6小时。

  为此,于广海家里储备了十口大水缸蓄水,不过因为现在家里人少,每次蓄满一缸也够用了。

  因为缺水,于广海的4个儿女全都搬走了,只剩下他和老伴、岳父留守村里。“10天半个月不能洗澡,年轻人都受不了。”他说,龙王村本来有50户150人,现在年轻人都出去了,剩下的不是老人就是孩子。

  他曾动过搬到别村的念头,但他发现,有的村民搬迁后效果不是很理想,“没地、没树,咋养活自己。”他想明白了,就待在村里,“只要给我们一口井,我们有吃有喝,也就满足了。”

  “必须打井了。”史长友也这么认为,村里已经3年申请要求打井,他感觉今年有希望。

  昨日,门头沟水务局副局长杜利军进村考察,于广海趁机上前央求:“能不能先安排给我们村打口井啊。”本报记者 杜丁

  回应

  门头沟计划打十余口井

  将投近千万元解决山区村民吃水难

  本报讯 (记者杜丁)为应对干旱带来的缺水影响,明年,门头沟区计划投入近千万元打十几眼井,以解决山区村民吃水难问题。

  门头沟区一共有170多个村,今年干旱影响最大的是清水镇的龙王村、涧昌村、田寺村和双涧子村。

  门头沟区水务局副局长杜利军表示,目前这4个村里居住人员除了田寺村有300多人外,其他3个村的村民都只有120人-150人。据了解,在这4个村里,有3个村都被列为市政府搬迁村,“水资源匮乏,不适宜生存。”

  据杜利军介绍,之前考虑如果是搬迁村,将不会为其改善设施,但根据目前看,很多村民确定不会搬,门头沟区政府决定将投资解决村民饮水问题。据悉,门头沟明年计划投入近千万元打十几眼井,“这些如果都解决了,山区村民吃水难的问题也就大部分解决了。” (记者杜丁 林文龙)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