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就“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绩效审计答问——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审计署就“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绩效审计答问
2009年10月28日 10: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0月28日电 国家审计署28日向社会公告了“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绩效审计调查结果。针对这次审计调查的有关情况,审计署相关部门负责人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这次审计署组织对“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的绩效情况开展审计调查的背景是什么?

  答:在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保护水环境质量、满足不同功能需求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与许多国家一样,我国也正在面临着水污染严重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建立并逐步完善了有关水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管理措施。然而,由于粗放型的快速经济增长超过了所能采取的各种水污染防治努力,水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制约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审计是审计署的一项法定职责,审计署应当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方针方面发挥一定的推动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河三湖”是我国水污染治理的重点,从“九五”开始,国家在几个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中,都把“三河三湖”的治理列为环保工作的重点,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投入了大量的治污资金。2007年5月,太湖蓝藻暴发事件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审计署组织了“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绩效审计调查。

  问:这次审计调查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是什么?

  答:治理“三河三湖”污染是水污染防治的重点,水污染防治又与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次审计调查,总体指导思想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环境保护的要求,促进“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顺利实施。通过这次审计调查,按照“摸清家底、揭露问题、规范管理”的总体工作思路,摸清“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管理情况和水污染防治资金的使用情况,分析和揭露影响影响水污染防治效果的问题,提出规范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推进“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

  问:这次审计调查对“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的绩效情况是如何评价的?

  答:“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工作做得怎么样,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三河三湖”的水质状况,因此我们把“三河三湖”的水质状况作为水污染防治绩效的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标准。在这次审计调查中,我们严格对照几个五年规划,充分借鉴了相关主管部门关于水质状况的专业数据,通过聘请有关专家,组织审计人员参与,调查了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的“三河三湖”水质状况以及2000年以来的各年度水质监测数据,并且进行了对比分析,从整体上对水污染防治效果做出了评价。

  从审计调查结果看,从2001年以来,有关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积极行动,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做了不懈努力和大量工作,“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取得了一定成效。2001至2007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投入910亿元财政性资金及国内银行贷款,用于“三河三湖”流域城镇环保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及综合整治等7大类共8201个水污染防治项目建设。以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作为最新水质评价年度,用该期间环境保护部对“三河三湖”347个国控断面水质的监测情况与2000年至2007年的监测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表明:淮河水系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由21.9%上升到33.7%,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由48.4%下降到21%;辽河水系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由6.2%上升到43.2%,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由87.6%下降到32.4%;海河水系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由12.5%上升到24.6%,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由47.5%上升到49.2%;巢湖水质由劣Ⅴ类变为Ⅴ类,营养状态指数由57变为60.1;太湖水质一直为劣Ⅴ类,营养状态指数由63变为61.5;滇池草海水质一直为劣Ⅴ类,营养状态指数均为72,滇池外海水质除2004年为Ⅴ类外,其他年度均为劣Ⅴ类,营养状态指数由64变为69。可以说,“三河三湖”流域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各级政府有效地遏制了水污染的恶化趋势,而且大部分流域水质整体有所好转。

  但是,也要看到,“三河三湖”目前整体水质还比较差,这也是这次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