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记者从执行中国大洋第二十一航次考察的“大洋一号”科考队获悉,“大洋一号”考察船日前已完成前两个航段调查活动,在90多天时间里创下了我国大洋科考的多项新纪录。
深海声学深拖首度下水
在太平洋一处5300米深海盆,小型潜水艇状的声学深拖下潜5200米,对一片较为平坦的大面积海底区域展开探测。它的前进速度达每小时数公里,探测精度甚至达到了厘米级。
“和陆地上不同,海里探测主要就是靠声学原理,这个声学深拖是我们自主研制并首次使用,它的最大工作深度是6000米,探测分辨率达10厘米,最大行进速度超过每小时7公里。”大洋科考队员、中科院声学所张方生介绍说。
据中国大洋第二十一航次考察第一、二航段首席科学家马维林说,“首次成功实施深海声学深拖调查,是我们自主研制设备应用的新突破,填补了我国大洋精细地形调查方面的空白。”
水下机器人发现“黑烟囱”
10月23日,东太平洋海隆“鸟巢”黑烟囱区,大洋科考队员首次使用水下机器人“海龙2号”,在约2700米海深处观察到罕见的巨大“黑烟囱”(海底热液喷口区),并用机械手准确抓获了7公斤左右的“黑烟囱”喷口硫化物样品。
在“大洋一号”的精确动力定位帮助下,“海龙2号”准确降落抵达海底,并展开了摄像观察、热液环境参数测量。
“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国际上少数能使用水下机器人开展洋中脊热液调查和取样研究的国家之一。”此次大洋考察的总首席科学家陶春辉说。(本报记者 余建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