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公布 重庆打黑居榜首——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公布 重庆打黑居榜首
2009年10月26日 07:3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政府表现越出色、应对越得体则得分越高,反之则得分越低。最终依据各项表现综合所得总分,得出蓝、黄、橙、红四色警报级别,警报程度相应由低到高。其中总分20.00分(含)以上为蓝色警报,表示政府应对总体较为得体;总分15.00~19.99分为黄色警报,表示政府应对有待进一步加强;总分10.00~14.99分为橙色警报,表示政府应对存在明显问题;总分10.00分(不含)以下为红色警报,表示政府应对严重失当,存在重大缺陷。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本报北京10月25日电(记者滕兴才)今天,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公布了“2009年第三季度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并授权《中国青年报》独家刊登。上海市交通行政执法部门“钓鱼执法”成为排行榜上十大“舆情热点事件”中最有损政府公信力的事件。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梳理出的2009年第三季度十件“舆情热点事件”和政府应对、处置能力做出的评估由高到低依次如下:

  政府应对总体较为得体(蓝色警报):重庆打黑风暴、云南陆良事件及慎用“不明真相”标签;

  政府应对有待进一步加强(黄色警报):山西煤矿改革“国进民退”、新疆乌鲁木齐“针刺”事件;

  政府应对存在明显问题(橙色警报):内蒙古赤峰饮用水污染事件、陕西凤翔血铅事件、吉林通化通钢暴力事件、河南新密农民工“开胸验肺”;

  政府应对严重失当,存在重大缺陷(红色警报):上海市交通行政执法部门“钓鱼执法”、河南杞县“钴60”事件。

  这是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第二次发布此类排行榜,此前发布的“2009年上半年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曾引起社会极大关注。作为国内最早从事舆情研究的机构,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称此举是为了通过提供客观、科学的舆情参考数据和舆论引导建议,更好地帮助领导干部读网,准确把握社情民意,促进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重庆打黑风暴:关注黑社会背后的利益集团

  2009年6月以来,重庆掀起“打黑除恶”风暴,14个横行多年的重大黑社会性质组织已受到致命打击,近200名团伙骨干成员全部被缉拿归案。8月,重庆市司法局前任局长、被传与多名“黑老大”交往甚密的文强落马,此后50多名官员相继因涉黑入狱,打黑行动进入高潮。10月12日,对涉黑组织的审判拉开帷幕。

  苏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对于重庆打黑除恶的效果,从某网站几万网友参加的网上调查就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网友都“感到更安全了”。网友说,重庆打黑除恶之所以感动人,不是缘于什么英雄虎胆碧血丹心,真正能够感动人的,还是民主与法治这个源头活水。还有网友总结了六条打黑“秘诀”:治理必先治官;打黑必先治警;一把手的决心;老百姓的支持;严格依法办事;探索长效机制。

  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今天,重庆打黑也反映了一个现象样本,即警匪勾结、官匪勾结已经成为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就像网友的戏称:少数地方的黑道已经升级为2.0时代,越来越多的黑老大戴上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红帽子”,或者背后站着“红帽子”。

  打黑除恶任重道远,我们需要做的还很多,不仅仅是一次规模空前的打击。

  何兵(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我们在拍手称快的同时,也不得不反思:黑社会势力为何能够长期存在并日益强大?隐藏在背后的利益集团、保护伞到底延伸到多远?黑社会势力赖以滋生蔓延的温床如何得到根除?官商匪相互勾结,形成强大的利益集团已经成为黑社会势力存在和发展的一大特点。握有权势的官员自愿成为黑社会的保护伞,也使得基层公安队伍在面对强大的“黑金帝国”时显得软弱无力,再加上徇私枉法导致法纪不彰,进一步加剧了百姓的无奈与无助。

  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一个不是完全依靠制度来推动的打黑行动,可能出现“人走政息”的后果。一次性的打黑专项行动并不能根除黑恶势力赖以生存的土壤。

  对黑社会势力的重拳出击让年轻的直辖市秩序趋于稳定,让期盼安定的公众得到了些许慰藉。接下来,社会公正和政府公信在司法审判中会如何体现,我们也将拭目以待。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