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习惯了默默忍受时,一两个人出乎意料的抗争,往往能够引起一群人的共鸣——上海钓鱼式执法事件,在短时间内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关注,盖因如此。
这起事件最大的关注点,不在于钓鱼式执法有多么的新奇,而在于我们看到了揭开幕后真相的希望——那一条若隐若现的执法经济利益链条,尽管牢固地生根于我们的社会,尽管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执法方式,尽管严重地干扰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可是,它一直戴着一条神秘的面纱,隐在幕后不肯示人。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表象,我们模糊地猜到了原因,但我们始终无法抓住问题的核心。
能不能撩开这条神秘的面纱,我们仍然没有把握,但我们至少看到了希望。因为,媒体对于上海市交通执法“钓钩”的揭露,已经使这条面纱掀起了一角。
正如我们所料,钓鱼式执法在上海市交通执法系统盛行,其背后有着强大的经济利益驱动。每次几百元的提成,每月几千元的收入,足以诱使上千人充当“钓钩”而这些在钓鱼工程的利益链条中,不过是金字塔中的最底层。如果想看到更上层的内幕,需要从罚没资金的流向来进行追查。
我们知道,按照财政政策,罚没款是要全额上缴的。如果此项政策严格执行,便不会有市场化执法现象的存在。可从这起事件来看,仅最底层的“钓头”、“钓钩”,在一辆车上就有500至900元的经济利益。如果罚款全部上缴,这笔巨额支出从何而来呢?
我们再作一个合理的推测。既然钓头能够获得经济利益,那么更上一层的执法人员、执法单位,是否也要从罚款之中分一杯羹呢?这一杯有多少,在内部是如何分配的,单位有多少,执法人员有多少,领导又有多少——只有厘清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掌握终结执法经济大门的钥匙。
究其根本,就是“全额上缴”的财政政策,在一些地区和部门并未真正得到执行——在它的后面,还留下了财政“按比例返还”的尾巴。在这一缴一还的游戏中,正常的执法活动便掺入了经济利益,罚款越多收入越多,从而形成了市场化执法乱象的源头。
其实,在不少地区和部门,市场化执法已经成为一种潜规则。一个管理所每年200万元罚款任务,执法人员开一张罚单提成10元,“大干”时一个执法人员每月罚款提成超过工资收入——如果你听到这样的传闻,那么你不要惊奇,也不要以为它一定是传闻。
所以,终结市场化执法的乱象,必须要釜底抽薪,彻底清除一些地区“按比例返还”的财政政策。这一政策不除,执法乱象难止,百姓社会难安。对于执法活动可能产生额外支出,我们可以对其中的合理成本“实报实销”,而不能以高额奖励的方式来推动执法。
如今,面纱已经撩开了一角,是继续揭下去,还是到此为止?是就事论事,还是开启变革之幕?我们注视着,也期待着…… (张勇)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