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万州孪生兄弟“涉黑”案多名被告称遭逼供——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重庆万州孪生兄弟“涉黑”案多名被告称遭逼供
2009年10月20日 03:47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昨日,一位居民在法院门前向记者和群众展示一把钢刀,他说这把刀是黑社会成员攻击他时被他缴获的。记者 郭铁流 摄
    昨日上午9时,旁听人员通过安检进入法庭,一女士隔着玻璃观看。当天,地处万州的重庆市二中院开审张波、张涛涉黑案。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19日,重庆“审黑”进入第二周。该市二中院当天开审万州孪生兄弟张波、张涛“涉黑”案,检方指控该涉黑组织开设流动赌场,从中抽头渔利。张氏兄弟被控5项罪名,另外12人被控“涉黑”,10名非涉黑被告人同时被诉。

  庭审中,数名被告人称,遭到警方刑讯逼供,并被迫在供认笔录上签字。

  对此,公诉方说,个别被告人提出曾受刑讯逼供,但被告人体检表显示,涉案者在进入看守所前均身体健康。另外,被告人的供述与证人的证言相互印证、相互一致,因此,被告人庭审前的供述真实和客观,建议法院不予采信被告人庭上证言。

  14名被控涉黑者,只有一人承认指控。本案由重庆市二中院副院长王子伟任审判长,重庆市十佳公诉人之一的陈庆萍担当公诉人,当天的庭审没有涉及保护伞。今天该案将继续审理。

  - 辩方

  有被告人称被迫签口供

  辩护律师称证据缺乏真实性

  第六个入庭进行法庭调查的陈小春,首先称遭到公安机关刑讯逼供。

  在回答公诉人提问环节,检方问陈小春,侦查机关的供述是否属实,陈回答:“不属实”。稍后,他称公安机关有刑讯逼供行为,供述书没拿给他看,就被强迫签字。审判长终止陈小春发言。

  在法庭出示证据阶段,当法庭询问被告人是否对呈堂证供有意见时,数名被告人发言称,曾在公安机关侦查阶段,受到不正当胁迫。

  公诉机关出示第一组证据,证明张波、张涛具有“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公诉人当庭念了18人及两名证人所做供述,随后法警将证据向被告人依次传阅。

  第四名被告人熊德江提出异议,表示“当时有些话不是那样说的”,第五名被告人刘小刚则说:“公安机关提审我们的时候,采取了一些不正当手段”,被告人陈小春说:“公安机关都是写好了的,再拿给我签字,他们打我,折磨我。”

  针对张波、张涛发杀猪刀的细节,被告人张成超存有疑问,“我当时说的是没有发”。

  在随后的质证环节,被告人谭言兵说,自己只有小学二年级水平,不认识字,在看守所签过一个字,“他们念给我听,也没说是口供,就让我签字。”

  一些辩护律师称,法庭出示的第一组证据,主要是由公安机关提供的被告人供述,它们与被告人当庭供述矛盾,各个被告人的供述之间还存在相互矛盾之处。因此,律师认为,这组证据缺乏真实性,合法性与关联性也有缺陷。

  - 控方

  检方:庭上证言不能互证

  称没有得到其他证言印证不可信

  在回答质证意见时,公诉方说,被告人在庭前供述中,在侦查机关的询问下,已经做出如实、肯定性的供述,虽然个别被告人提出曾经受到过刑讯逼供,根据被告人在看守所的入所体检表,公诉机关可以证实,涉案数名被告人在进入看守所前身体健康。

  公诉方称,被告人的供述与证人的证言相互印证、相互一致,因此此前被告人的供述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

  公诉方称,部分被告人供述,杀猪刀在使用前后均统一存放,数名被告人供述,张涛负责发放赌场工资。

  公诉方称,被告人庭上供述,没有得到其他证言印证,各被告人庭上证言,不能相互印证,建议法庭不予采信。

  公诉机关认为,该组织成员之间互称朋友、同学、同乡,并不能否认其组织特征。

  - 被告人特征

  两对孪生兄弟受审

  昨日上午,张波、张涛“涉黑”案开审。被告人中,有两对孪生兄弟,另有一名被告人取保候审后逃逸,未能到庭。24名被告人中,16人为80后。张波与张涛,同时站在法庭上时,只能根据庭审顺序区分两人。据报道,张波、张涛父母为其取名波、涛,意在希望其像大海的波涛一样不畏艰险,奋勇向前。但张波、张涛的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导致兄弟两人因缺乏管教,沉溺赌博而误入歧途。

  当庭受审的还有一对孪生兄弟。据被告人平洪伟的亲属透露,平洪伟和被告人李平也是亲兄弟,李平系改名,原名龚平。

  16被告人为“80后”

  24名被告人中,有16人为“80后”。另外,9名被告人为万州区钟鼓楼街道小岩村人。而30岁的张元中系张波、张涛的堂兄,谭言兵则是张波、张涛的舅舅。

  一被告人开庭前逃逸

  非涉黑被告人邓德祥,被控犯开设赌场罪,在公安机关取保候审后逃逸,当日未能到庭受审。法院裁定中止审理其涉嫌开设赌场罪案,待捉获归案后再行开庭审理。

  记者 吴伟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