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列车见证中俄60年变迁:从"市场"变身观光车——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国际列车见证中俄60年变迁:从"市场"变身观光车
2009年10月15日 12:21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960年,“北京—莫斯科”国际列车从北京站开出。资料图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一趟列车,万里穿梭,映照的是60年风雨的冷暖变迁,承载的是两国关系的时移事异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漆菲、王作葵、梁辉发自北京 深绿色的金属车身,上有一枚大而醒目的红色国徽。透过车窗玻璃,红漆木质包厢内,一位留有灰白胡须的俄罗斯老人,吸着烟卷,出神地望着窗外。这似乎是奔跑在莫斯科和北京线路上的国际列车的一幅典型定格。

  每周三,这趟列车都会伴随着重金属的撞击声,从北京往北,裹挟着黄尘行驶于蒙古茫茫大漠,再往西,顶着风雪穿梭于寒冷的西伯利亚。

  坐在车厢内的卢宇光,每每望着从窗外飘过的异国风貌,总会产生一种时光交错的感觉。它的终点站是莫斯科。

  卢宇光是凤凰卫视驻莫斯科记者,坐这趟车时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但坐车时脑海里历史画面泉涌的感觉,却至今清晰得可以触摸。他告诉本报记者,从上世纪50年代始发,一直到今天,这趟国际列车这个小社会里的人情冷暖,世事沧桑,可谓折射中俄两国关系变化的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神秘的东方列车

  那时,中苏处于热恋期,歌颂两国友谊的歌曲始终在车厢内飘荡,中苏两国乘客之间也充满了同志加兄弟般的温情

  1954年1月28日,莫斯科与北京之间的直达列车首次通车,车次为19/20。

  那时,中苏处于热恋期,歌颂两国友谊的歌曲始终在车厢内飘荡,中苏两国乘客之间也充满了同志加兄弟般的温情。

  那是1956年,在苏联工作的中国女工人张砚侠,挺着大肚子登上了这趟国际列车,准备回北京生下孩子。然而,车至中途时孩子就要提前出生了,寒冷的天气令她格外紧张。苏联车长得知这一紧急情况后,马上指示车上的医生为张砚侠接生。孩子顺利出生了,许多苏联乘客送来了饼干、水果,还有祝福。车长则给孩子送上了一条洁白的毛毯。直到后来很长时间,苏联列车员都还在打听她们母子的情况。

  这是一份珍贵的友谊,在那个年代,这样的故事充盈于两国民众的耳旁。

  基诺夫·维克多·格里高利耶维奇就是听着这些友好故事,乘坐这趟列车到达了50年代的北京。他如今是俄罗斯国防部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的行政总监,他说,那时他坐火车花了9天时间,抵达北京后住在莫斯科饭店,“当时北京大一点的宾馆特别少,街道又黑又窄。”

  不过,在1965年他第二次来到北京时发现,北京的街道宽敞了,新建筑也多了。只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那时的中苏关系开始趋于冷淡,车厢内欢快的音乐消失了,乘客不仅人数寥寥,相互之间也似乎变得陌生起来。

  1960年5月24日,横跨欧亚大陆的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K3/4次国际旅客列车正式通车。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开行的第一趟国际联运客车。

  北京客运段联运车队负责人告诉本报,那时乘坐这趟列车的,大多是政府官员、代表团、外交官,甚至是省部级以上首长。车辆的安保也很严格,车辆在库内检修时有公安人员把守。因此,很多西方媒体当时把这趟车称为“神秘的东方列车”。

  列车上的外交战频发

  当列车抵达苏联境内车站时,站台上布满了警察,不允许当地人跟中国人说话,也不允许车上旅客下车拍照留念

  刘忠第一次登上从北京开往莫斯科的国际列车,是1973年,那时他刚24岁。作为列车员,他首先得到的忠告就是:不得擅自与外国旅客聊天。

  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刘忠至今记忆犹新,他告诉本报,当列车抵达苏联境内车站时,站台上布满了警察,不允许当地人跟中国人说话,也不允许车上旅客下车拍照留念。中国列车员也怕犯政治错误,不敢跟外国乘客合影。如果进乘客包厢,跟旅客说话的时间也不能超过三分钟,“(苏联)想策反中方人员”,当然,“也有向中国表示友好的苏联人,他们用包遮挡着偷着向我们摆手示意。”

  刘忠说,那时列车出境时,除了《人民日报》外,车厢里不能有其他任何的报刊杂志。这样的规定,是出于对苏联执法人员上车检查的担心,如果发生有其他报纸刊物,他们可能会以向苏联境内运送所谓的攻击苏联的非法出版物为借口进行搜查,甚至人员扣留。

  这种担心并非没有原由,事实上,早在1963年9月,在第K3次国际列车上,就爆发了一场中苏间的外交战。从9月7日至10日,在苏联纳乌什基边境站,“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中国列车的乘务人员和中国旅客,遭到了大批苏联边防军的包围,扣押后被武装押送出境。当时的《人民日报》全文刊发了苏联外交部的抗议照会,以及中国外交部的反驳照会。

  显然,往返于北京和莫斯科这条线路上的国际列车,成为了当时中苏的外交角力场之一。而其中影响最大的一次冲突,则是苏联扣押乘坐在列车上的中国驻苏外交官。

  1974年1月19日,中国驻苏使馆随员关恒广,乘坐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的K3次国际列车,在苏联伊尔库次克车站,被苏联军警强行扣押,罪名是“企图向苏联女公民索取军事性质的间谍情报”。根据当时中国外交部的照会,苏联当局以搞间谍活动为由审讯关恒广,并且出动大批警察和特务,包围中国列车,将中国列车上的制动设备全部破坏,砸碎车厢玻璃,并将中国列车强行押送到苏蒙边境。

  那时,乘坐这趟列车的旅客十分稀少,“80年代最不景气的时候,整趟列车甚至只有20来个旅客,比乘务员还少。”北京客运段联运车队负责人说。

  然而,尽管当时两国关系水火不容,甚至剑拔弩张,但在这条线路上的国际列车从未中断过,永远都是从北京和莫斯科按时发车。

  一度成为“车轮上的市场”

  这些倒爷们不停地搬弄着箱子,往返于车厢和站台之间,噼噼啪啪的,货物多是一些假冒商品,比如仿造的阿迪达斯,假冒手表之类

  经过长时间的冷清后,这趟国际列车重新焕发生机。进入90年代,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出现扭转,遭遇“变天”剧痛的俄罗斯,那时急需中国的各种商品。中俄国际列车因此成为了“车轮上的市场”,中国和俄罗斯的“国际倒爷”异常活跃,当时这趟火车票甚至一票难求。

  卢宇光当年乘车时就目睹了倒爷们的“风采”。他回忆说,列车进入俄国境内后,每到一站,倒爷们便蜂拥而下,只见站台上挤满了抢购的人群,买卖双方利用停车的20分钟紧张地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些倒爷们不停地搬弄着箱子,往返于车厢和站台之间,噼噼啪啪的,货物多是一些假冒商品,比如仿造的阿迪达斯,假冒手表之类。”

  这些噪杂的倒爷,没有给卢宇光留下好的印象。他把头扭向窗外的其他景象,他说,俄罗斯的发展还是不平衡的,一些地区很贫穷,他曾经只用了20美元就买到一张狐狸皮毛。不过,俄罗斯境内植被很好,一路郁郁葱葱的。进了蒙古境内后,看到更多的就是黄沙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蒙古一些车站旁边,满地散落着苏联军队的滞留下来报废军事装备,散了架的炮车已是锈迹斑斑。

  看到窗外的此情此景,再扭头打量车厢内的倒爷们,卢宇光感受到了闹哄哄背后的一丝失落。

  如今,倒爷的生意暗淡了很多,乘坐列车去莫斯科淘金,也多数已成往事。因为假冒伪劣的影响,中国商品在俄罗斯市场远没有以前那般红火了,加之俄罗斯政府加大了管治力度,淘金者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列车上故事大多“倒了过来”

  火车在中俄间无边无际的景致中穿行,倚在窗边的旅客,思绪或许正飞扬在北京与莫斯科60年之间

  这趟国际列车渐渐归于平静,车上的景色也发生变化:“车轮上的市场”变身为旅游观光车。很多旅客冲着西伯利亚的辽阔、贝加尔湖的深邃而来。

  2004年7月31日,一列被命名为“中俄友谊号”的专列从北京启程,开往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开行的第一趟出境旅游专列。 在去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很多欧洲游客乘坐这趟国际列车前来北京观看比赛,一时吸引了不少目光。

  据北京客运段联运车队那位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到中国旅游、购物的俄罗斯人越来越多,不少俄罗斯乘客还会用汉语说“朋友,你好!”。早年,去莫斯科时,这位负责人总要抽空买些大衣、帽子、电动剃须刀、望远镜之类的“稀罕货”,而如今,则是俄罗斯列车员争相到北京购买中国的服装、瓷器、建材和装饰品。

  在这位负责人眼里,发生在这中俄铁路线上的故事,如今都“倒过来了”。他举例说,国际列车开行之初,中方主要学习苏联老大哥的经验,作业程序、排班制度等都是照抄过来的。现在,外国同行则对中国铁路的路况、运营指挥和通讯系统羡慕不已。

  在国际列车上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赵德亮说:“每次列车驶进中国境内,看到车窗外的灯火辉煌,外国旅客的情绪马上就会兴奋起来。在莫斯科登车时,很多旅客还会踊跃地与列车上悬挂的中国国徽、与中国列车员合影。”

  看到这些,赵德亮心情澎湃。因为国际列车开通之初,乘车走出国门的中国,也是用同样的方式,来表达对苏联的感受。

  火车在中俄间无边无际的景致中穿行,倚在窗边的旅客,思绪或许正飞扬在北京与莫斯科60年之间。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