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作者】商汉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宿命般地绑定了另一件大事,那就是我们与北方邻国俄罗斯的建交。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任何一段历史中,逢十年的国庆,同样也会是中俄建交逢十年的大庆。因此在刚刚庆祝完新中国60周年的大典之后,我们就迎来了中俄建交60周年的庆典。
在当前的历史语境下,中俄建交60周年无疑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尽管在60年的历史中,我们曾经经历了争论、对抗甚至是冲突的噩梦,但是回到今天,中俄两国的历史记录已经完成了一次大国关系的升华。建立在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基础上的两国关系从此有了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当然,到目前为止,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仍然需要在不同场合的重申和确认,这是中俄关系的立身之本。这个立身之本又是通过彼此战略信任的加深来实现的。此次中俄在互相通报弹道导弹发射的相关机制方面的突破,则可视为形式上的进一步重申。在这些年中,中俄之间解决了边界勘定问题,加强了军贸合作,这些都有助于战略互信的深入。
国际社会近年来对中俄关系常有冷眼,其中的典型观点是中俄之间相互走近只是权宜之计,两国仍然有发展的矛盾和冲突。其实我们不排除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但是中俄之间要有一个长治久安的良好合作,必须要在各种领域确认两国的战略互信,比如将导弹发射这样重要的信息彼此共享,即保障了相互安全,也确认了相互的行为,这样才有战略互信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双方扮演的国际角色,也是战略合作的历史契机。不少人对于中俄的国际角色认知,仍然停留在冷战时代,认为中俄之间的合作是为了制造一极,对抗美国。但是实际上单从能源合作就能够看出,中俄之间能够给国际社会提供的不仅仅是国家关系的典范,还有实实在在的利益。它既保护了两国的能源利益,又可以稳定全球的能源市场和能源安全。
当然,中俄关系并非没有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在政热的背后,是经济领域出现的不少摩擦和问题。前一段时间发生在切尔基佐夫市场的事件以及类似的案例都证明,中俄经贸发展的速度不仅不能和两国的其他领域关系相匹配,同样也不符合大国关系发展的实际潜力。但是如果放大这些问题,那就有点舍本逐末了。
以战略互信立本,以利益交集济世,这是在当前的政治环境中,中俄两国能够给国际社会提供的大国关系模式。大国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会随着两国的利益需要和未来发展而不断调整,但是对中俄两国来说,这种调整只有一个方向,那就是更具信任价值。这也是普京在离开北京的时候,没有说出但也不会忘记的话。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