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国庆游行中洋面孔:我们不整齐,但也不丢份儿(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揭秘国庆游行中洋面孔:我们不整齐,但也不丢份儿(2)
2009年10月09日 10:02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从30多万人中脱颖而出

  参与国庆游行的外国友人来自6大洲53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古巴、意大利、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是来源较多的国家。最小的8岁,最大的70岁。

  在北京,常住外国人有30多万,为什么最后脱颖而出的是这100多人?

  按照北京市政府外办副主任李洪海的介绍,外籍人士的选择标准主要是三条:自愿报名;照顾国家代表性;本人身体条件允许。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留学生的选拔,基本上都委托各主要高校负责组织。

  8月初的一天,梅诺亚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清华大学留学生办公室打来的。对方问他:愿意不愿意参加国庆阅兵游行,他愣了一下,“当时觉得太意外了,怎么可能。”

  现在回想起来,梅诺亚说,可能是去年清华留学生春节晚会上被组织者相中的,当时他是唯一的男主持人。

  和梅诺亚不同,外国专家的入选有点近水楼台。

  最近几年,柯马凯一直是北京市“市民讲英语”的专家顾问,参与北京的菜谱、标识的翻译。有一天,北京市外办给他打电话,问他愿不愿意参加,他丝毫没有犹豫,便答应了下来。

  外办的人还问他,家人愿不愿意参加。“可女儿在国外,儿子又要准备考试,他们很想来,但都没办法。”

  两次彩排,梅诺亚只参加了在北京语言大学的那次。彩车的彩排跟徒步不在一起进行。柯马凯第一次彩排主要安排在长城饭店,一直练到凌晨2点半,但柯马凯却很兴奋,一点都不觉得累。第二次就轻松许多,只在工体进行。

  没有彩排的时候,清华大学的老师就跟他们用邮件沟通,说明游行对中国有多么重要性,他们应该特别重视。组织者一再希望他们,事先不要接受媒体的采访,希望他们的出现能给全世界一个惊喜,到时候CNN(美国有线新闻网)的记者可能都会采访他们。

  可惜,那天,CNN的记者没有出现,中央电视台连个特写镜头都没给梅诺亚,但这丝毫不影响他那天的好心情。

  从天安门一路呐喊着走到西单,转头回望天安门,几万只气球腾空而起,梅诺亚说,那是他整场游行“最HAPPY的时刻”。

  游行结束到西单时,已经是下午1点半了,柯马凯饿得难受。整整十个小时,发的东西都没怎么吃。他和一个新西兰朋友步行到附近的长椿街,找了家餐馆点了几个炒菜,庆祝这最漫长的一天。

  梅诺亚下午回去睡了一会,晚上,又跟朋友出来喝酒庆祝。

  中国展示武力,为的是和平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默雷特,阅兵在这些外国人眼中也有不同的解读。

  在彩车上,柯马凯的思绪一下子飘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当时,他的父母都是中国的外国专家,有好几次国庆节,他都随父母坐在观礼台上观看游行。1959年那次,他印象最为深刻。

  “那年,我8岁。焰火晚会结束,我和很多小孩一起去捡装焰火的降落伞。那绸子直径有3米长,可以做两身衣裳。有的掉到了树上,就爬上去拿。”

  跟50年前相比,柯说,现在的观礼台多了许多,广场上的表演也不像过去分成五颜六色的好多块,而是变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组织也更加军事化。

  柯马凯怎么也没有料到,他从过去的旁观者,成为游行的主角之一,这大概也是柯马凯这一生唯一的一次。“60年是个大庆,下一个大庆就要等100周年的时候,那时候,我已经将近100岁了。”

  去年的8月8日,在美国加州的家里,梅诺亚已经和父母见证了一次中国集体主义的盛宴。父母当时对他说:“诺亚,我们终于明白你为什么去中国了,中国人力量太大了,太团结了。”

  几年前,从纽约大学毕业后,梅诺亚执意要到中国发展,先是学中文,接着又考上了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

  在班里,他是最小的一个,中国同学和老师都喜欢叫他诺亚弟弟,经常关心他的个人生活:“诺亚弟弟,最近怎么样啊?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有女朋友了吗?”

  虽然从小在崇尚个人主义的美国长大,可人在异乡,这样中国式的关心非但没让梅诺亚反感,反而备感温暖。

  在梅诺亚这位美国年轻人的眼中,阅兵是社会主义国家才有的产物。“阅兵见证了中国的伟大和进步,可是中国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柯马凯这位视中国为第一故乡的英国知识分子却从中看到了和平。“虽然是阅兵,但中国却追求的是和平,不是战争。现在的世界并不太平,中国要和平,但不意味着不要武力作为后盾,用来自卫。”柯说,60年前,中国人刚站起来时,就毫不示弱。60年过去了,现在的中国人更有能力保卫自己。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