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看到新加坡联合早报的一条新闻,说新科诺贝尔奖得主、华裔科学家高锟的太太慨叹,他早一年拿到奖就好了,原来“今年年初患上老人痴呆症的高锟,现在已不能完整地讲完一个句子,但他是明白自己得奖的”。
面对这样傲人的荣誉和惋惜的慨叹,想起李政道的一句话,“诺贝尔奖只是一片浮云,细推物理须行乐,何为浮名绊此身”。这就是科学的真价值。
高锟的这座奖杯又勾起了国内很多人的“诺奖情结”,就像当年中国足球始终冲不出亚洲,国人朝思暮想,幻想只要冲出亚洲,中国队就可称世界强队,拿到了诺贝尔,代表中国科学才是世界一流。然而,中国男足跌跌撞撞在日韩缺席的情况下占了个跑道,结果一球未进被踢回亚洲,反而为这样的民族情结抹上一大败笔。
原因在于,只想冲出亚洲,却忘却了我们日夜所迷恋,并且愿意为之终生追求的,恰恰是伟大的体育精神,那就是普世的人性光辉和奋斗的荣光。诺奖亦然,诺贝尔奖只代表科学的高尚、智慧的嘉奖。只爱中国队,而不爱足球运动,不是真球迷;只求奖金论文拿第一,而不是为科学献身,也是伪科学家。
这不禁又让我想起,某国内权威前几天说,中国的科研能力在世界上已经排第五,而统计的根据仅仅是发表论文的数量。如果以如此量化的指标来度量科学的能力,我不知道伽利略所代表的科学家精神是否也可以度量?在牢里,伽利略在教皇的名义下不准发表论文,不准演讲,不准讨论学识,四年以后他眼睛瞎了,五年后他就过世了。没有论文、没有浮名、甚至没有自由,在那个时代只有“恶名”,然而科学的光辉,却和他带领我们看到的星星一样闪闪发亮、一样永恒。
拿奖变成终极目的,正是这种量化科学的浮躁和短视。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8位华裔诺贝尔奖得主都是我们时代的勇士,他们带领不同肤色的精英、利用不同国家的资源、使用不同领域的知识、操作不同国家制造的仪器、站在前人和其他科学家的肩膀上,才摘取了皇冠上的明珠。
不需要用国籍和民族的政治标准来约束科学,高锟和杨振宁在中华大地工作多年,李政道培养了一批中国娇子,他们都是中国的骄傲。科学没有国界。
全球化时代,科学也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民族做派肯定行不通。而是要:吾爱国,吾也爱科学、爱真理。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