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出访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与欧洲五国经贸合作——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习近平出访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与欧洲五国经贸合作
2009年10月05日 23:49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比利时、德国、保加利亚、匈牙利和罗马尼亚是中国在欧洲地区的重要经贸合作伙伴,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即将对五国进行的正式访问对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国与五国的经贸合作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与五国经贸合作基础好

  比利时是中国在欧盟的第七大贸易伙伴。据中国海关统计,2008年,中比贸易额为2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4%。中比双向投资增势喜人。比利时已连续多年保持中国在欧盟内的第九大外资来源地,截至2009年8月,比利时在华直接投资超过10亿美元。今年1-8月,比利时在华实际投资同比增长85.8%。中国对比利时投资大幅增加。仅今年1-6月,中国在比利时投资已达2700万美元。同时,比利时向中国输送了很多先进技术和设备。截至2009年8月,中国自比利时共引进技术494项,累计合同金额28.8亿美元。

  德国是中国在欧洲地区最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之一。目前中德已互为所在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2008年中德贸易额达1150亿美元,占中欧贸易的四分之一强,提前两年实现了两国领导人提出的比2004年翻一番的目标。双向投资成果显著,德国累计对华投资额已达158亿美元,约占欧盟对华投资总额的四分之一,中国企业累计对德投资9.8亿美元,占中国对欧盟投资总额的29%。德国也是中国引进技术最多的欧洲国家,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德国的产品和技术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也在中国市场赢得了较高的声誉。

  保加利亚、匈牙利和罗马尼亚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重要经贸合作伙伴。近年来双边贸易发展迅速,与三国的贸易额由2000年的13.9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120.1亿美元,增长了7.6倍。2008年中国与保加利亚、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三国贸易额分别为13.28亿美元、74.7亿美元和32.1亿美元,在中国与中东欧13国的贸易中分列第五、第二和第四位。中国在匈牙利、罗马尼亚投资各约2.5亿到3亿美元,两国已成为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重要投资目的地国,双方在工程承包、生产合作等领域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中国与五国经贸合作潜力大

  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与五国的经贸合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部分合作项目受到较大影响,但双边经贸合作基本面依然良好,中国与五国经贸合作的潜力和发展空间依然很大。

  首先,贸易增长还有很大空间。近几年中国与五国双边贸易增长很快,但其占中国对外贸易的比例还不高,除德国超过4%以外,其余国家均在1%以下,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规模,包括增加进口中国需要的商品和技术还有很大的空间。

  其次,投资增长潜力大,尤其是中国对欧投资方兴未艾。比利时和德国是欧洲传统经济、技术强国,对外投资能力强,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正在实施的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欧洲国家来华投资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同时,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步伐加快,欧洲国家投资环境稳定、市场成熟度高,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投资、并购的理想地区,特别是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三国在电信、公路、铁路、桥梁、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方面需求很大,为中国企业参与其工程承包合作提供了良好契机。

  此外,合作领域十分宽广。在深化现有的汽车、钢铁、机械制造、化工等传统领域合作的同时,中国与五国在金融服务、节能环保、信息通讯、中小企业合作、展会、旅游、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等众多领域也具有较大的合作潜力。

  中国与五国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今年初温家宝总理访欧以来,中方先后组织了多个贸易投资促进团赴欧洲国家访问,为双方企业加强沟通、探求合作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提振了双方企业加强合作、共克时艰的信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出现积极迹象,但好转的基础并不牢固,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应对金融危机,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复苏仍是国际社会的主要任务。

  中国与五国经济互补性较强,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趋紧、贸易量萎缩的情况下,双方企业十分希望来自政府的支持。为此,习近平访问五国期间,双方将举办经贸论坛、企业家洽谈会、座谈会等一系列经贸活动,这对进一步加深企业界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大力挖掘合作潜力,推进互利经贸合作取得积极成果将起到重要作用。

  习近平此次对欧洲五国的访问,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五国经贸关系的发展,中国与五国的经贸合作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