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29日,中国驻英大使傅莹在欢迎百名中国青年访英团致辞时表示,增进外界对中国的了解非一朝一夕之功,她在英国两年多的时间里一个很深的感受是,两国民众之间的了解还很不够,尤其在英国,关于中国的全面信息是比较少的。中英青年今天坐在一起,可以建立起友谊和信任。(图为资料图) 中新社发 魏群 摄
中新社伦敦十月一日电 题:中国驻英大使傅莹:两度观庆典 心情异与同
中新社记者 魏群
二十五年前,以一名外交部翻译身份登上天安门城楼,亲眼目睹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二十五年后,身为中国驻英大使,和自己的同事一起通过电视观看国庆六十周年庆典。作为一名职业外交官,傅莹今天对本社记者感慨二十五年间中国国力及自身所发生的难以想象的变化。
国庆三十五周年庆典:我站在小平同志身后
一九八四年的国庆大阅兵,傅莹作为两名翻译之一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台。忆及二十五年前,当时恰好站在邓小平身后不远处的傅莹,如今依然难掩激动之情。
傅莹对记者说,就国庆三十五周年而言,当时的感受和现在相同的一点,就是同样非常振奋。那时国家刚刚走出文革,经济开始恢复,整个社会人心思定。改革开放道路的正确和成效已经明显看出来了。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小平同志对中国今后的发展路数也很清晰。因此国庆三十五周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
此次国庆六十周年阅兵庆典举行之时是伦敦的凌晨三点。傅莹观看了现场直播后,又在十月一日中午组织中国驻英使馆工作人员和家属,一起观看庆典录像,共享祖国欢庆一刻。
傅莹对记者说,观看此次庆典后感受最深的,一个是威风,很长志气。通过阅兵扬军威,扬国威,作为驻外工作人员对这一点感觉特别振奋。
第二是感受到祖国的富裕繁荣。跟二十五年前相比,展示的武器装备已完全不同了,老百姓的衣着和彩车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第三个感受是国家的自信。新中国成立六十年间,中国也经历过一些曲折困难的道路,但最终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确实很不容易。西方人常问:中国未来会走向什么方向?傅莹回答说,中国还是要走自己的路。历史上中国试过许多别人的模式,但结果都不成功,经过这么多年摸爬滚打,最终还是认准要走自己的路,不适合中国的不能勉强。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轻易地受外面的影响,但也不能封闭,外国有一些成功的地方,我们应该去学习。
中国不犯错误的秘诀何在
傅莹对记者说,作为一名外交官,她深切感受到随着国力的增强,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和自己生活所发生的变化。
曾经有英国人与傅莹探讨一个问题,他说,现在你们中国人不犯错误,美国人连着犯错误,所以你们要往前走了。他问傅莹:你们成功的秘诀在哪?怎么能够保证不犯错误?
傅莹回答说,我们的秘诀是“民主决策”。我们认为,建设民主最主要的是保证民主决策,这是民主的核心。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重大问题都会听取民众、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的意见,这种民主建设也是吸取了历史经验教训发展起来的。找到了这一点,中国就能在重大问题的判断上贴近民众的需要,贴近现实的要求。
傅莹对记者说,自己从事外交工作近三十年,明显感觉到国际社会对中国越来越重视。随着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增加,对国际事务的参与程度自然就增加了,同时中国对国际问题的参与方式也越来越得到认可。当前的经济危机中,中国起着“秤砣”一样的作用,率先启动经济刺激计划,成为世界经济一支重要的稳定力量。金融危机之后,下一步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国际经济治理结构的改革当中,世界期待中国发挥核心作用,这也标志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一大变化。
展望未来,傅莹说,六十年值得纪念,也值得认真总结,而下一个六十年不会更容易,不会更轻松。中国发展了,国际地位提高了,面临的困难,面对的外部环境会更复杂。往前看,还是中国那句老话:任重而道远。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