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韶山十月一日电 题:中国各界民众心中有着不同形象的毛泽东
记者 白祖偕 鲁毅 邓霞
今天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日子,从四面八方赶来韶山瞻仰新中国缔造者毛泽东的游客及当地百姓比往常多了几倍。人们对毛泽东景仰的心情如一,但每个人心中的毛泽东形象却不尽一样。
农民:幸福生活的源头
六十年前,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农民肯定没有想到过旅游二字,而今旅游却已是寻常百姓生活消闲的一部分。在新中国六十岁生日之际,河南农民刘先生和家人一起来到韶山瞻仰毛主席故居。虽然三年前他曾来过这里,但仍深感韶山变化之大。
刘先生说,新中国成立之前,老百姓的生活何其艰难。一九四九年,是毛主席在天安门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老百姓的日子才逐渐好起来。改革开放更是加快了我们致富的步伐。如今,我们农民也开始有了空闲时间,有了闲钱能到处走走看看。
饮水要思源。刘先生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发展,但没有毛主席,也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幸福的根源在韶山。”
学生:人生之路的榜样
在祭拜毛主席的人群中,不乏青年学生的身影。他们虽与毛主席生活的年代相隔甚远,对毛主席的了解往往仅限于书本、电视和长辈的口中,对毛主席的印象仅是抽象的“伟大”,因此渴望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毛主席。
趁着国庆来到韶山的湖南财专的学生,从主席生活过的环境中、主席的遗物里加深了对主席的了解。尤其是毛泽东在少年时立下鸿图之志并最终通过不懈努力取得成功的事迹深深打动了他们。
就读大一的王凯说:“主席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人生之路的榜样。对年轻的我们来说,最需要学习的是他少年立志、坚持不懈的精神。”
公务员:廉政为民的典范
带着家人从海南远道而来的杨先生是一名公务员,他将请来的毛主席像章别在胸前,向毛主席铜像深深三鞠躬。
毛泽东遗物馆有六千五百件毛泽东遗物,其中不少是缀满补丁的衣裤,有些衣服主席当年还曾穿着会见过沈钧儒、李济深等民主人士。仔细看着每一件遗物,杨先生感慨地说:“毛主席是我们廉政为民的典范。主席一辈子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信念,一家人都献给了革命事业,在最困难的时期曾三年不吃肉,作为一个国家的领袖,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商人:生意场上的参谋
作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来自湖南娄底的周健和朋友们自发组团特地赶在国庆日来到毛主席铜像广场敬献花篮。他们都是生意场上的佼佼者,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尽管从事建筑、矿业、商品流通等不同行业,但他们都无比崇拜毛泽东。
用周健的话说,毛主席的军事理论不仅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在当今资本市场同样有指导意义。“我们感激改革开放,因为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成功。但我们更感激毛主席,因为没有毛主席,我们今天的一切包括改革开放都没有可能,我们绝不能忘记毛主席对祖国所做的贡献。”
韶山人:家乡人永远的荣光
每天早晚到毛泽东铜像前走上几圈,是七十二岁的唐健安老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眼里,唯有“伟大”才能形容心中的毛主席。
唐健安是韶山宾馆的老员工。作为特级厨师,一九五九年他曾为毛主席做过饭。每当说起这事,老人总会激动不已。早些年老人中风,而今又恢复到行动自如、思维清晰。他说,想起毛主席艰苦奋斗的一生,就觉得自己不应该轻易放弃,不能向病魔屈服。通过自己的顽强意志和不懈锻炼,终于又重新站了起来。此后,唐老便每天来广场散步,风雨不变。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