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面孔越发亲和。
当“中国制造”的各种产品遍布全球后,世人开始更加关注“中国创造”所带来的价值内涵和更深层次的人文力量。孔子学院桃李遍五洲、埃菲尔铁塔披上“中国红”、伦敦市长为中国舞龙“画龙点睛”、三十几个国家过起了春节……由软实力而生成的一个友好、真诚、文明、开放的中国形象,在国家发展、国际交流的格局中,有着更为持续的影响。
大国神采,因此飞扬。
2008年10月,88岁的西默•托平再访中国时,已经从《纽约时报》总编辑任上退下。从当年的南京谈起,老人称“新旧中国的变化看起来就像一部科幻小说”,“60年里,中国人已经实现了毛泽东那一辈人的梦想,即让中国重新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力量之一。”
笃 信
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能够发展社会主义
时序进入2009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迷雾尚未消弭,经济复苏的“绿芽”仍可能面临寒潮的来袭。
“7.1%”——中国经济的“半年报告”令人欣喜。“这就使它成为世界经济十强中唯一在最近几个月里恢复强劲增长的国家。许多分析家认为中国可以帮助带动世界其他国家走出低谷。”美联社这样评论。
“中国是所有地区中经济复苏开始最早的国家,也是经济回暖状况最好的国家。”美国铝业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克劳斯•柯菲德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说,这得益于中国政府的一系列有效举措。
赞美声中,中国并未放慢前行的脚步。在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同时,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新举措。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