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近郊的阅兵村中,有这样一支方队:她们来自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部队,全是飒爽英姿的女兵。在汗水浸染的阅兵场上,这些“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姑娘们散发出别样的美丽,宛若迎着太阳怒放的向日葵。昨日,记者走进阅兵村中这支特殊的方队:三军女兵方队。
最庞大的徒步方队
据了解,三军女兵方队由白求恩军医学院负责抽组,干部和队员均以该学院为主体,部分人员由总后勤部、北京军区、海军、空军和二炮部队选送。队员最高学历博士生,最大年龄26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22岁。
据方队负责人介绍,队员共有汉、满、回、蒙古、苗、壮、黎、瑶、藏和羌族10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24人,分别来自除港、澳、台和西藏外的全国其他省、直辖市和自治区。
他介绍,国庆60周年阅兵将是首次出现三军女兵方队。在国庆35周年阅兵和国庆50周年阅兵中,女兵方队只有陆军。而方队阵容是此次阅兵徒步方队最大一个,也是世界近代阅兵史上阵容最庞大的徒步方队。
阅兵村中的“熊猫村”
沙河阅兵村最东头的几排板房,似乎与别的方队不一样。走近一看,原来这些板房用“铁篱笆”圈了起来,这就是三军女兵方队驻地。记者准备径直往里走时,执勤的女兵礼貌地说道:“同志,请止步!根据阅兵村管理规定,非本方队人员禁止入内!”
10余分钟后,值班干部通知执勤女兵允许记者进入。政工组王树全组长告诉记者:“把女兵的生活住宿区圈起来,是对女兵的特殊关怀,也是为了女兵的私密空间得到保证。因此,男兵方队把女民兵的营区称为阅兵村中的‘熊猫村’。”王树全组长还说,禁止外来人员尤其是非本方队男同志到女兵方队营区活动,是阅兵村十条禁令之一。
在男兵方队,记者见到领导的办公室和宿舍是一间板房隔成两小间。可是在女兵方队,却只有办公室。男指挥保障人员又是怎样休息呢?
女兵方队于维国政委介绍到,女兵方队领导和大部分行管干部都是男同志,与队员们一样斗高温战酷暑,但大家不住在方队营区内,住在营区外的一排板房。营区内唯一的男厕所都是定时开放的。早晨起床号响后,才能到营区来。熄灯号响后,查铺查哨交给女干部,男干部一律不允许在营区逗留。男干部确需在办公室加班工作的,必须经方队长、政委批准才行。
花18万元购买防晒霜
踏进三军女兵方队,让记者没有想到的是,经过一个酷暑的苦练,队员的脸都比想象中的白,女兵们一个赛一个漂亮。方队长常东华解释,他们先后花了18万元为女兵们购买防晒霜、护肤品。这在以前的阅兵中,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
谈起保养心得,她们个个都有秘密,队员唐甜说:“我除了用部队发给的防晒霜和晒后修复液外,个人平时也经常做面膜,对皮肤也有一定帮助。”
可记者再看方队领导和干部们,一个比一个晒得黑。特别见到马副方队长,记者吓了一跳。他不仅晒得黑,而且脸上还爆着皮。
在三军女兵方队,人们还常看到这样令人不解的一幕:一名女兵站在一个两米高台的边沿,身体正欲往后倾倒,台下十多名女兵将手叠在一起,呼喊着加油鼓劲,准备接住她。原来,这是心理咨询师正在指导队员做心理行为训练游戏——信任背摔。
据了解,队中90%以上的队员是80后、90后,她们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而阅兵训练强度大、标准高、时间长,阅兵村又实行封闭式管理,很容易产生紧张和烦躁情绪。三军女兵方队专门请来心理专家,全程跟踪、服务队员,在我国阅兵史上开创了先河。
首个女博士阅兵队员
三军女兵方队在阅兵训练场上挥洒汗水,更留下了一段段感人的故事。
沙河阅兵村有人说,女博士生踢正步走过天安门,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预防医学院的唐甜将是第一个。重庆姑娘唐甜的笑容就像名字一样甜美,这位26岁的流行病学博士生是女兵方队、也是全体受阅官兵中的最高学历者。
唐甜的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是在阅兵村收到的。参训之前,唐甜并没有想到,“走路”比考博士难多了。“刚来的那些日子,我用尽全力、发疯似地做动作,还是拖了全排的后腿。”爱哭的唐甜常常一边训练一边仰着头哭。但这一切都成为过去,她说:“我与队友们已经做好准备,勇往直前!”
来自白求恩军医学院的羌族姑娘秦玉艳是四川北川人。在汶川地震中她失去了7位亲人。刚做完手术、身体虚弱的秦玉艳得知挑选女兵方队队员的消息时,立即递上请战书:“请允许我代表羌族儿女,代表北川儿女,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进驻阅兵村,秦玉艳和队友们脚绑沙袋,肩背T形架。T形架将后背磨破了,流下的汗水让整个后背刺痛不已。秦玉艳知道自己身体弱,别人绑两个沙袋踢正步,她绑四个;早操三公里越野,她偷偷再加跑两圈;去厕所回来的路上都要踢几步……(楚天都市报 陈世昌 舒均 尹威华 卢炳广)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