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齐龙:那一句“友谊万岁”让我感动至今
现年39岁的邱齐龙也是土生土长的黑河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边境贸易开通后,他也参与其中,而后又投身旅游12年,频繁往返于中俄两国。
“我已经记不清自己去过多少次俄罗斯了。我个人用过的通行证有一兜子,护照有两三百本。还去过一次莫斯科和圣彼得堡。”邱齐龙说。
邱齐龙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他还有个俄语名字叫安德烈,是做旅游时中俄两国朋友帮着起的。从计划调度到导游,多年来交下了无数俄罗斯朋友。“俄罗斯海关的斯瓦拉警官,我们认识的时候,他的孩子还抱在怀里,上个月他们一家到黑河购物,我们在一起聚会,那小伙子都比我高了。”
2001年,受父亲影响,一直爱好摄影的邱齐龙正式转行,来到《黑河日报》,后来也成为了首席摄影记者。而对中俄边贸、旅游、民间交往的报道则是他日常工作的侧重点。
“我向往像父亲一样,用镜头记录历史,在两国关系日益密切的今天,见证人民世代友好的一个个瞬间。”他说。“每当看到我拍摄的表现中俄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照片见诸报纸、网络时,我内心都充满了骄傲。”
他这份默默的努力得到了丰硕的回报。他所拍摄的一张名为《中俄边城冬泳队员携手共进》的照片曾获得由俄罗斯新闻社中文网站“俄新网”主办的“我眼中的俄中关系”绘画·摄影大赛第三名。
“其实我拍冬泳也有几个年头了,每年入冬,中俄冬泳健儿都会勇敢地携手跃入黑龙江。江里、岸上,人群里挥动着中俄两国的国旗,场面十分热闹。”
“最难忘2007年国庆期间,当年的中俄冬泳活动在黑河启动,可能是由于有迎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大家的情绪格外高涨,从冰冷的江水中出来之后,两国运动健儿高举双手,大声呼喊‘友谊万岁’。”
“我能听懂俄语,那一瞬间也非常激动,于是便举起相机,留下了这张照片。”回忆起这段经历,邱齐龙难掩兴奋。
新闻报道记录,2007年10月6日,由黑河冬泳协会与俄罗斯莫斯科、萨哈林、纳霍德卡冬泳协会联合举行的冬泳活动在黑河举行,包括30余名俄罗斯人在内的近百名冬泳爱好者参加。年龄最大的队员是来自俄罗斯的妈妈妮娜,当年88岁。
在今天的中俄边境城市,妇女儿童、文化教育、学术体育等方面的交往屡见不鲜,中俄两国的儿童互访、家庭互访已在边境城市传为佳话,友谊、信任和了解成为永恒的主题。
邱国栋:我愿两国人民世代友好
2009年7月31日,中俄横渡黑龙江活动在黑河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同时举行。上午9时30分,中俄两国游泳健儿各自的领队分别打着自己国家的国旗,率队向对方岸边游去。在游向俄罗斯的队伍里,一个穿着黑色泳裤的中国男孩游在中间位置,他就是现年14岁的邱国栋,此刻在江中年龄最小的选手。
邱祥林一直想把孙子培养成为一流的新闻记者。受到祖辈父辈的耳濡目染,邱国栋不到10岁就开始跟着爷爷采风,渐渐也拿起了相机。
事实上,从小生活在边境城市的邱国栋不但深知中俄两国关系经历的波折和发展,英语和俄语也都不错,还有许多外国朋友。
“两年多过去了,我都忘了拔河比赛的结果,只记得当时和他们在一起时的快乐。”邱国栋说。
2007年6月24日,黑河市俄汉语教育中心的同学们与来自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安朵拉”外语学校的11名师生,在黑河市爱辉区卧牛湖水上乐园举行趣味运动会。邱国栋作为《黑河日报》教育周刊的小记者参加了这次活动。
“那天天气不错,我们在湖边的沙滩上拔河,三局两胜,男生一组,女生一组,仔细看,女生队伍的最后面还有一位穿军装的叔叔偷偷帮忙呢。”邱国栋给记者讲起拍摄照片的经过。
“你知道拔河是最能突出力的较量的。”邱国栋这样解释他格外喜欢这张照片的原因。可贵之处更在于,照片上的中俄两国少年是在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包括照片外加油呐喊的人们。
提起俄罗斯朋友,邱国栋给记者讲起了与他同龄的布市女孩季娜。“在互访活动中,我们分别在布市和黑河见过面,她是个漂亮的女孩,我送过她一顶红色的帽子,她送给我一个青蛙装饰。”
但邱国栋也说,由于学业很忙以及过境限制,他们只能偶尔通过电子邮件联系。“所以我希望去俄罗斯能更方便,也欢迎更多的俄罗斯青少年朋友到中国来。”
2007年9月,由邱祥林祖孙三代举办的“西凤杯三代摄影人聚焦中俄友好摄影展”在黑河博物馆举行。跨越近60年的156幅图片真实地再现了中俄两国交往中的一个个历史瞬间。一个非官方的说法是,这极有可能是目前已知的,在中国记录中俄边境变化最完整的一次家庭摄影展。
“我愿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年轻的邱国栋仿佛深有感触地说。(高淑华 陈永芳 刘景洋)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