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有13次国庆阅兵在首都举行,距离今天最近的上一次国庆阅兵已是十年前的国庆50周年大阅兵。十年前的传媒业远没有今日的发达,大多数民众都是通过国庆当天电视直播和媒体随后的报道才逐步了解阅兵的情况的。十年后传媒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网络媒体的跃升,让几天后的国庆60周年阅兵已经清晰得展现在人们面前。
阅兵时间、地点
国庆庆典的时间和地点毋庸质疑是10月1日上午10时、天安门广场。1984年和1999年的两次庆典都是在上午10时开始的。由此推断,这次的程序和开始时间也不会相差太多。
升旗仪式
随后礼炮将响起,1999年庆典的上是由56门礼炮交替鸣放,本次庆典可能会延续这一程序。在礼炮声中,国旗护卫队官兵将在庆典活动中第一个出场,踏着礼炮声护送国旗至天安门广场升旗处,进行升旗仪式。
根据新华社之前的报道,伴随第一声炮响,国旗护卫队队员将托枪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出发,到达国旗杆基座后列队站好、放下枪。这时,最后一声礼炮刚好结束,护旗行动全程的时间共4分20秒。同一篇报道中还指出国旗护卫队行进过程中将迈出正步169步,寓意"从1840年至今169年的不平凡历程,中华民族不畏艰难,满怀信心,走向未来";升旗时间则是47秒,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留意一下。
按照1999年的程序,升旗仪式之后,阅兵领导人将乘阅兵车辆出天安门,过金水桥,阅兵总指挥汇报后,阅兵式开行进行,领导人依次检阅各方队。阅兵式结束后,领导人将发表讲话,随后阅兵分列式进行。
按照阅兵联合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联合指挥部新闻发言人高建国少将23日下午在新闻发布会上的介绍,阅兵式和分列式,这两个步骤总时间约66分钟。
一般而言,在分列式中各方队将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本次阅兵将有14个徒步方队、30个装备方队、12个空中梯队受阅。据新华社报道,大部分方队的"编队等式"是25×14+2=352,也就是排面25人,前后共14排,再加上2个领队,总数为352人。30个装备方队包括坦克、各类步战车、各类火炮、各种导弹、各种保障装备方队。大部分装备方队的"编队等式"为4×4+2=18,也就是正面4辆装备,纵深4辆装备,领队2辆装备,总数为18辆。
徒步方队
按照历次阅兵的惯例,首先走过天安门接受检阅的是徒步方队。本次阅兵的14个徒步方队由陆、海、空、二炮、武警和后备力量6大阵容组成。
陆军阵容由3个方队组成,分别是陆军学员方队、步兵方队和特种兵方队。海军阵容由3个方队组成,分别是海军学员方队、水兵方队和海军陆战队方队。空军阵容由2个方队组成,分别是飞行学员方队和空降兵方队。第二炮兵阵容由二炮学员方队组成。武警阵容由武警方队组成。后备力量阵容由2个方队组成,分别是女民兵方队和预备役方队。另外还有三军女兵方队。这些信息都已见诸于公开报道。
在陆军阵容中,特种兵方队是第一次在国庆阅兵中亮相,他们由北京军区某集团军特种兵大队组成。海军阵容的海军学员方队和水兵方队都是第14次参加国庆阅兵,他们分别由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和青岛海军潜艇学院组成。第二炮兵徒步方队也是首次参加国庆阅兵。此外,武警方队的队员还包含关注度很高的雪豹突击队成员,预备役方队将是通过天安门的唯一劈枪方队,本次阅兵亮相的女兵包含三军女兵方队和后备力量阵容中的女民兵方队。这些都是阅兵徒步方队中可供留意的地方。
装备方队
根据本次国庆阅兵总指挥、北京军区司令员房峰辉的介绍,将有30个装备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展出的装备主要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重在集中反映中国特色武装力量体系建设的主要成果。而《2008年中国国防白皮书》中指出,我国军队的武器装备以二代为主体、三代为骨干,由此可见此次阅兵将主要展示我国研制的三代装备。因此,徒步方队后的30个装备方队应当会展示我军自主研制的现役三代装备。
作为此次阅兵的核心,对于30个装备方队所展示装备的公开报道很少,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更多是媒体的推断和网友的希望。
阅兵联合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联合指挥部新闻发言人高建国少将23日的介绍让我们的了解有所具体化:30个装备方队包括坦克、战车、火炮、导弹和有关的保障装备。陆军展示的新装备主要有各类战车、火炮、防空导弹、直升机、无人机和卫星通信等;海军展示的新装备主要有反舰导弹、岸舰导弹、舰空导弹、陆战队战车和歼轰机等;空军展示的新装备主要有预警机、歼击机、新型雷达、空降兵战车和地空导弹等;第二炮兵展示的新装备主要有常规导弹、核导弹和巡航导弹。这次展示的装备100%是国产装备,近90%是首次参阅。
根据各个媒体的推测,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主战坦克,99式应当出现在阅兵式上,而且按照惯例将组成装备方队的头阵。据该型坦克副总设计师王哲荣介绍,99式的综合性能处于世界第三代坦克的前三位。今年早些时候99坦克还曾在"和平使命--2009"联合演习中与俄罗斯主战坦克同场献技,它出现的理由很充分。另外作为与99式高低搭配的96式坦克也应当现身。
据中新网猜测被军事爱好者与99式坦克并称为中国的"陆战五虎"86A步兵战车、122履带式火炮、红箭-8导弹发射车、100毫米轮式突击炮可能同时亮相。
其中至少有一点值得商榷,在1999年阅兵中,红箭-9导弹发射车就对外亮相,本次阅兵没有理由使用较早的二代反坦克导弹型号,因此红箭-9反坦克导弹有可能出现在本次阅兵之中。
综合人民网、中新网、《三联生活周刊》的报道,中国的VN1型8×8轮式步兵战车、新型两栖步兵战车、155毫米自行榴弹炮也都很有可能在本次阅兵中亮相。高建国少将23日还提到了空降兵战车,因此我新型空降兵战车也有望出现在阅兵装备方队。
根据《环球时报》的报道,有熟悉二炮部队的消息人士称,本次大阅兵,中国将向世界公开展示5款最新型国产导弹。报道中表示军迷们期待在阅兵上看到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巨浪2潜射弹道导弹,军迷们甚至还希望看到反舰型东风21导弹。
在2008年的珠海航展上,航天科工集团C系导弹悉数亮相。23日下午高建国少将表示海军展示的新装备主要有反舰导弹、岸舰导弹、舰空导弹等。因此有理由相信航天科工集团C系列导弹将在本次阅兵出现。
据《广州日报》的报道,在2008年的珠海航展上,我国第四代先进超视距空空导弹SD-10A亮相,可配备歼-10战机。《环球时报》称其整体技术达到世界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可能在本次阅兵中亮相。
从开国大典到1999年世纪大阅兵,还从没有一辆后勤装备走过天安门。但是据《京华时报》报道,10月1日,后勤装备方队将参加国庆阅兵。后勤装备方队由北京军区某装甲师抽组,受阅装备代表着我国后勤装备建设的最新成果。如野战主食车能在一个小时内完成800人份的主副食加工。新型手术车安装了远程卫星系统,可在数千公里外进行远程专家视频会诊。
空中阅兵式
在阅兵分列式的各个环节犹如运行的齿轮环环相扣,精确进行的时候,一支空中力量将在首都的上空集结……
据新华社的报道,9月21日北京上空按国庆当天受阅程序,成功进行了阅兵前唯一一次天安门上空全编队预演。报道中称空军有关部门介绍,这次预演的组织指挥和实施方法,出动飞机数量、梯队和中队间隔、梯队总长和通过天安门时间等,与正式受阅完全一样。
那么综合已有的报道和21日当天空军演练的实况便可以推断出国庆空中阅兵的大体情况:10月1日,上百架飞机将在预定时间从北京周边7个军用机场起飞,到达空中编组点后,开始编队飞行。在11时左右,空军预警机作为领队机第一个准时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担任护卫机的空军八一表演队飞机拉着彩色烟雾飞越天安门广场。
从21日的空军演练大家可以看到在他们身后的是预警机编队。据媒体报道,目前中国空军已拥有"空警-2000"、"空警-200"等预警机。至于这次的领队机和预警机编队的机种,相信明眼人可以一目了然。而空军八一表演队驾驶的歼七轻型歼击机则早已不是秘密。
通过这样一张图表,空中阅兵的轮廓就更加清晰了。
1999年国庆阅兵,受阅的空中编队混编了空、海、武装直升机等7个机种17种机型。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种战斗轰炸机歼轰-7"飞豹"、"轰油-6"空中加油机、首次公开亮相的陆军航空兵武直-9编队成为是次阅兵亮点。现在他们仍是我军的空中主战装备,相信此次阅兵会与公众再次见面。
有几点值得关注的是,首先,在歼击机梯队中歼-10和歼-11可能占据其中两席之地。根据媒体的表述,歼-10是我国第一种自行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其诞生令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第三代战斗机的国家。歼-11则是我国在引进的俄罗斯战机基础之上进行国产化,并进行了记载航电设备和武器系统升级的第三代重型歼击机,可以与歼-10形成高低搭配。另外,作为我国空军的现役主力机种,我们也有理由盼望在10月1日目睹它们。
在歼击机梯队之后的是搜救、运输直升机梯队,在去年那场令整个中国铭记的大地震中,各方都认识到了直升机在搜救和运输中的巨大作用。中国研制的现役中型运输直升机直-8应当亮相。
搜救、运输直升机梯队后的侦察直升机和武装直升机直-9和直-11都具有可能。直-9在1999年阅兵便公开亮相,引起轰动,而直-11在2002年完成首飞,去年其在珠海航展亮相兼具军民型号。
位于空军阅兵队列末尾的教练机梯队,K-8教练机的呼声应当最高。K-8喷气教练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级/基础喷气式教练机,可承担飞行员的基础训练及部分高级特技训练任务。该机型是我国首个向国外输出飞机整机及生产线的机种,曾于2002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目前,K8飞机已出口亚非十多个国家达250多架,占据了中级教练机国际市场70%的份额。此外,媒体已披露中国战斗机女飞行员将驾教练机拉烟飞过天安门,这也是一大亮点,相信会在当天吸引大家的注意。
空中梯队在飞过天安门上空后,将在解编点解除飞行编队,各自前往指定机场。
空中阅兵式结束后,国庆庆典进入群众游行,整个阅兵也宣告告一段落。(孙瑞博)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