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表、卷尺、米尺、白色棉线,指挥杆、摆臂架、压脚架、军姿架、矫正板……在阅兵村里,我们见到了这些传统的训练辅助器材。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土办法”,简单管用,是受阅官兵踢好正步、走好队列的好帮手。
但更可喜的是,由于激光、电视测速测距和自动计时装置等高科技训练器材的使用,阅兵训练的效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过去受阅部队铺沙土、挖沙坑、踩脚印测量步幅,拉线或用尺子测量摆腿高度,这些传统方法正被计算机测速、红外测速等新的方式所取代;拍DV、看电视、上论坛等更为“新潮”的辅助训练的手段,受到如今更年轻、文化程度也更高的官兵们的青睐,而且训练效能大大提高;对受阅的机械化部队来说,还节省了大量的成本。
这一变化有着历史的必然:首先是与历年的国庆首都阅兵相比,徒步方队的比重减少,而机械装甲方队、空中编队的比重增大。全部国产的机械装甲方队、空中编队的现代化程度也比过去有了新的提高,现代化的装备必然要求军人采用现代化的训练方式,只有现代化的训练方式才能帮助军人驾驭现代化的高新技术装备。
翻看往届阅兵的史料,其中提到最多的就是阅兵队员因训练强度大而出现血尿等健康失衡现象。“血尿”曾经还被作为队员们不怕艰苦、挑战生理极限的象征挂进“荣誉室”。而在今天的阅兵村,许多方队卫生所的伤病记录本上的这项记录是值得称道的“零”。科学的训练方法,人性化的后勤服务,使得“减少不必要的伤病记录”不再是一句空话。
在阅兵村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受阅部队正在进行的艰苦训练,更感受到了“科技阅兵”的理念和实践。这让我们对什么叫“文明之师”、“威武之师”,以及两者在训练中是如何体现和统一起来的,有了全新的理解。
徒步方队:空降兵战士走计算机T台
阅兵村里,国庆阅兵的倒计时牌显示:离正式阅兵的日子不远了。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每个人的表情都沉着自信,看不出一丝紧张和慌乱。官兵们说,从进村到现在,他们所有的努力都已“落实”到每一滴汗水中。这次阅兵训练时间虽然比过去短,但是科学化的方法和器材、人性化的后勤保障大幅度提高了训练效率、训练质量,坚定了他们完美亮相的信心:只等最后那一刻人们按下心中的快门,将他们的风采定格成历史的瞬间。
在阅兵村生活区的小道上,记者看到墨笔画的线条,请教随行的官兵才知道,这是队员们特意画上的75厘米间隔的线——75厘米是他们通过天安门时的步幅,即使去食堂吃饭和散步,他们仍然不忘训练。
阅兵村里到处都是“线条”。徒步方队讲求六线一致——头线、臂线、手线、膝线、脚线、枪刺线。训练时,教官会拉上一条直线,受训者的六线都要在这条线上。上级检查时,则采用高科技的“激光线”,谁没达到线的标准,“激光线”就会报警。
海军学员方队的“四个规律,四个方法”,强调“科学练兵”:一是遵循运动生理规律,实施感观强化法,比如让战士们每天踏着音乐进行训练,利用足音、行进时擦臂音、脚磕地音感觉节奏;二是遵循习惯生成规律,实施规格限制法;三是遵循主观能动训练,实施训练激励法,如组织开展小培训、小观摩、小竞赛、小检查、小评奖等活动,营造比、学、赶、帮、超的练兵氛围;四是遵循主体地位规律,实施群众练兵法,充分发挥队员们的聪明才智,每个排面组成训练研究小组等。
传统的训练方法不断创新、辅助器材不断改进,使我军的阅兵训练辅助器材出现了“代”的飞跃,如今已发展到第四代,更多具有科技含量的元素出现在如今的阅兵村:从秒表计时、拉绳标齐到如今的激光、电视测速测距和自动计时装置;从过去的人眼观测到激光、电视测距、标齐,从卡秒表到绝对精确的自动记录,过去手工的监控评估方式也正在被现代化的光电评估器材所取代。
在空降兵的训练场上,记者就发现了一个状如“T台”的“电子考官”,学员们正迈着标准的步伐依次从上面走过。“这是我们专门为这次阅兵研制的单兵队列考核评估系统。”空降兵方队的刘刚政委介绍说,“这个平台有27米长,队员只要往上面一走,他的步幅、着地力度、踢腿高度、行进速度等数据马上就在旁边的电脑中显示出来了。这个系统为我们解决了单兵训练标准的难题,大大缩短了训练时间,提高了训练效率。”
网络、DV和电视也被官兵们用来帮助训练。第二炮兵学员方队的队员们就常常在训练之余打开电脑,登录方队局域网BBS,“晒一晒”自己的阅兵日记,交流彼此的训练心得。在海军陆战队方队,学员们用餐时可以在餐厅电视上看到自己训练的画面——他们利用小型摄像机,录下当日训练情景,队员们很容易就找到自己的训练差距。陆战队方队一中队指导员李亚洲更是将DV的功用发挥到了极致:他把每名官兵的训练视频,建成直观的训练电子档案,供教练员参考,实施精准的训练改进。
机械方队:用电子监控系统考评
新型坦克轰然开进,远程火箭炮昂首而立,机动雷达整齐列阵……在阅兵村轰鸣的马达声中,我军新型武器装备逐一亮相。
我军第一支新型常规导弹旅、多次参加重大军事演习和行动任务、3次受到中央军委通令嘉奖的“常规导弹第一旅”今年国庆将再次亮相,从该旅抽调的十余台火箭车将搭载新型导弹,组成第二炮兵第一个装备方队通过检阅区。
在阅兵村“常规导弹第一旅”方队训练场,十几辆发射车整齐排列,匀速行驶通过受阅区。火箭车驾驶室内的温度足有50摄氏度。
“车辆转速表是我们控制车速的重要参考,为了保证受阅时发动机的正常转速,方队规定驾驶员不得开空调,也不能开窗户,车辆开起来以后驾驶室内就像桑拿房。”驾驶员说。
记者来到这个方队时,乘载员排面整体训练正在进行。方队乘载员教练吴清玉突然叫了一声“停”,军姿训练转入“背人前进”的游戏。吴清玉告诉记者,由于乘载员的训练每天都很单一,长时间的训练容易使官兵产生厌倦情绪,训练水平每提高一步都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在训练中,他摸索出了一套管用的训练“六字诀”:揽心、抓型、聚神。除了场上的随机激励外,他还特别注重方式方法的运用。
经过5个月的训练之后,导弹发射车行进的标齐误差和骑线误差均达到3厘米以内,远远超过了10厘米的训练标准。阅兵训练的驾驶员总教练杨新刚告诉记者,国庆阅兵对装备方队驾驶员有着特殊的训练要求,除了精湛的驾驶技术外,还必须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
在阅兵装备训练场,装备分队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胡国勇带领我们参观了“电子监控与训练考评系统”。这是北京军区某集团军为了解决车辆受阅误差问题专门发明的系统。训练考评系统的电脑前,聚着身着不同兵种制服的技术士官。一有战车经过阅兵训练区域,通过激光、光电和超声波同时测速测距,电脑屏幕上就会自动显示出这些战车的各种数据,包括战车的驾驶员照片、军衔都能同时显示。“我们这里就像是个小小的联合作战团队,各个战车方队都派士官来这里采集数据,监控自己方队是否走得整齐。”装备方队科研组组长付晓光说。据介绍,从天安门东华表到西华表,每个方阵都要按指定时间分秒不差地走过,仅这项技术的发明就为装备方队缩短了半年的训练时间。胡国勇说,这么多机械装甲车辆少开行一天,就能为国家省下大笔的费用。
除了战士们的熟练操作,机械方队的背后还藏着许多无名英雄,他们就是阅兵村里的技术人员。如果没有他们对装备的悉心“照料”,就没有阅兵式上那些豪迈的场面。北京军区某炮兵旅四级士官王其金,就是这样一位“火炮神医”。对于全炮的所有部件和通信线的位置、功用和原理他都了如指掌。
王其金在阅兵村的6个月里,把住处搬到了自己的修理间,白天钻进炮塔研究火炮构造、性能,晚上在修理间对白天收集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他总结出了一套火炮故障检查法,还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编写出“常见500种故障及排除”小册子,并编写了10份近5万字的维修保障教案;他手把手给战友们讲解,培养20多名战友成了小专家、小能手。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