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6年反腐查办厅级干部51人 县处级干部881人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重庆6年反腐查办厅级干部51人 县处级干部881人
2009年09月18日 10:14 来源:重庆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从1978年下半年恢复重建时,办公、办案仅靠一支笔、一张纸,到建立覆盖全市三级检察院的二级专线网,我市检察机关3990余人的干警队伍不断提升软、硬件水平,办案成果显著。

  特别是2003年全市各级检察机关统一成立职务犯罪侦查局,到今年8月以来,共起诉各类犯罪嫌疑人14.65万人,查办职务犯罪4337件5314人,其中厅级干部51人,县处级干部881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6.3亿元。

  反贪反渎

  查处县级以上干部932人

  让腐败分子闻风丧胆的“反贪局”,在重庆的统一称谓是“职务犯罪侦查局”。

  据介绍,渎职犯罪与贪污贿赂犯罪常常相互交织,不少滥用职权、徇私枉法等渎职犯罪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行受贿等贪利型犯罪。为了更加合理地整合侦查资源,调配侦查力量,强化侦查措施运用, 从2002年开始,我市检察机关试行将原反贪局和法纪部门合并。

  同年1月,市检察院于首先成立了职务犯罪侦查局,2003年,全市各级检察机关统一成立职务犯罪侦查局,把打击锋芒指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热点领域。其中,綦江“虹桥”垮塌案,张君系列大抢劫杀人案、“12·.23”开县井喷案等案件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

  尤其是近两年,我市的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成绩连创新高,反贪工作全国排名由2007年的第11名上升到去年的第2名,反渎工作也由第23名上升至第12名。其中,通过查办“7·26”和“3·23”等系列专案,将原渝中区副区长王政、原市规划局局长蒋勇等8名厅级官员掀下马,并分别查办我市建国以来受贿和挪用公款金额最大的晏大彬受贿2226万元案及唐文峰挪用公款2.18亿元、受贿982万元案。

  数据显示,从2003年至今年8月,全市各级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办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4337件5314人,查处了932名县级以上干部,其中厅级干部51人,县处级干部881人。

  队伍建设

  干警本科以上学历占93%

  1978年下半年,恢复重建时的市院机关,只有大约120平米的办公区。当时暂编54人,一个办公室有好几人,甚至十几人挤在一起工作。办公、办案靠的仅是一支笔,一张纸,院里的交通工具只有从市公安局借用的一辆吉普车,通讯设备更是不用想。如今,全市共有检察干警3990余人,本科以上学历占93.33%,其中硕士学历为391人,占10.34%,博士(含在读)学历13人。

  目前,我市检方已建成了覆盖全市三级院,具有视频、数据、语音三大信息系统的二级专线网,创立案件数据管理大集中模式,拥有信息发布、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视频会议、网上办案、远程侦查指挥、行贿档案查询等功能,全市检察机关已经利用该系统全面实现网上办公办案。

  此外,直辖以来,全市检察机关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其中受到国家级或全国性表彰的就有169个单位和111名干警,涌现出罗东宁、刘邦闹等一批感人至深的先进典型。

  据了解,全市检察机关三级互联网门户网站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预计将于今年11月正式对外发布运行。届时,还将实现案件查询等便民服务的新功能。

  八项改革创新

  提升软硬件水平

  我市检察机关坚持与时俱进,在检查工作中屡有创新,八项改革创新亮点纷呈,不断提升软、硬件水平。经过全市三级院共同努力,案件质量逐年进步,无罪判决率、撤诉率、民行抗诉改变率和再审检察建议采纳率已进入西部前3位、全国前10位。

  一、在全国首创并推广了预防超期羁押的“一证通”制度,有效地破解了超期羁押这一司法难题;

  二、积极推行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批捕、起诉工作机制,采取专人办理、社会调查、回访帮教等措施,加强教育、感化和挽救;

  三、公诉部门在刑事和解办理轻微刑事案件过程中摸索出了一条“检司”联动机制,在刑事和解中积极开展委托人民调解;

  四、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工作机制,防止以罚代刑;

  五、建立健全以市检察院侦查指挥中心为龙头的职务犯罪侦查一体化机制,综合运用侦查资源,调配使用侦查人才和装备;

  六、在全市推行监外执行“流程卡”制度,有效地杜绝职责不明、程序不清、交付脱节造成脱漏管的问题;

  七、市检察院与市司法局的共同建立为困难群众解决申诉难问题、提供无偿法律服务的“检司协作”工作机制;

  八、开展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试点,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科学管理检察队伍、凸显检察权运行的司法属性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检察队伍积累了经验,为分类管理的全面推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做法。(记者 罗玺)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