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节纪念什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网民节纪念什么
2009年09月15日 15:15 来源:武汉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如果不是在网站上瞎逛,我还不知道昨天是中国首个“网民节”。22年前的今天,即1987年9月14日,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Across the Great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意为“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由此揭开了中国人使用Internet的序幕。

  这个日子的确值得纪念。在它过去近7年之后,中国才正式接入互联网,可以全方位地访问国外站点,并开始运行自己的顶级域名服务器。直到今天,我国网民达到3.38亿,“赶英超美”位居世界第一。

  互联网带来信息爆炸的时代。撇开科研领域不谈,个人计算机和互联网应用,在上世纪90年代才逐渐为中国的普罗大众所熟知。我们完全可以把互联网时代的进程,看作是人类历史已然做出选择的一种潮流。中国人或早或晚都必然加入进去,即使是封闭如朝鲜,不也开始玩起网络游戏了么?

  设立一个“网民节”,我的理解,并不是要为网民创造福利,也非因为网民人数众多可以搞搞活动。而是该向22年前“走向世界”的眼光和努力致敬。自晚清甲午战争击碎了闭关锁国的经济政策和文化上的自我中心主义以后,“走向世界”、跟上世界的步伐就一直成为许多有识之士奔走呼号的目标。接入全球互联网,开放自由意见的市场,分享不同地区人群的智慧经验,又何尝不是这一追寻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步?

  把“网民”这一身份标识单独拎出来,在中国又自有特殊的意义。本来,网民既不是职业,也并没有固定的技能;更不会和股民一样对利益有明显的追求。从“周老虎”到“躲猫猫”,从“跨省抓捕”到“网络参政”,网民无不在鲜明地彰显自己的立场。说穿了,网民就是上网的公民。公民有什么样的诉求,网民就会有什么样的表达;网民有什么样的待遇,反过来说明公民有着什么样的权利。我们纪念中国借助互联网走向世界,也不该忘了重申和保护公民在网上网下所拥有的权利常识。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