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差消失,“民工荒”凸显
本报记者 武欣中
9月5日上午,东莞市长安镇汇安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的一楼大厅里,35岁的湖北陨西县青年夏云峰站在布告栏前仔细观看,试图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岗位。金融风暴发生前,夏云峰在深圳一家手袋厂做了4年仓库管理员。从去年10月开始,随着厂里订单减少,他的加班时间也逐渐减少,到12月时,收入已降至千元左右。无奈之下,他和几个工友一同辞职回了老家。
去年的金融风暴,确实让打工者很受伤。智通人才连锁(长安分部)企划部主管张铭铭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春节过后,面对寥寥无几的岗位需求,他听到求职者在招聘会上经常念叨的一句话是:今天再找不到工作,就回家去了。
根据中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截至2008年年底,在我国1.3亿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中,约有2000万人由于经济不景气无法找到工作而返乡。
春节过后,夏云峰在家一直待到4月,听朋友说这边的就业机会开始多起来了,他才来到东莞,在一家手袋厂里重新谋了一份普工工作,而当初和他一起辞职的工友大多去了长三角地区。
这几天,来自湖北老河口市的杨员浦也在为要不要辞职而犹豫,眼瞅着去年走的工友没几个回来的,杨员浦心里一直在犯嘀咕。最近,他请假回了趟老家。
“回去一看,心中很不平衡,当初留在家里务农的弟弟,如今的生活比自己好多了,新盖的房子装修得像模像样,而且还准备买辆‘小东风’跑运输呢。”家里的发展变化让他备感失落:“我都不好意思和亲戚说自己现在能挣多少钱了”。作为已经在一家电子厂工作了10多年的熟练技工,算上加班费,杨员浦现在每月的收入不过2000元。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如果家里能帮他承包到土地,他会立刻辞职回去。
记者在东莞采访时了解到,工资待遇过低是很多农民工离开或正准备离开珠三角最直接的原因,特别是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很多企业为了自保,首先牺牲的是农民工的利益。伴随着企业的倒闭,一些工厂主拖欠员工工资后隐匿、逃逸,欠薪逃匿事件明显增加。据调查,去年广东省因工厂主欠薪逃匿引发30人以上员工上访的事件达333宗,同比增加80.98%,经多年整治才得以改变的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又呈回升态势。
此外,虽然一些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响应政府号召没有主动裁员,但在订单不足的情况下,只能减少员工的工时,这直接导致员工的收入大幅下降,很多人只能拿到东莞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770元,这样的收入对打工者而言,除了辞职别无选择。
“我认为,现在所谓的‘民工荒’,其实并不是真的没人可用,而是因为你的竞争力、吸引力不够,人家不来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招不到人,首先应该反思自己,是不是你的劳资关系不够和谐,是不是你给出的福利待遇和其它地区、其它企业相比不具备竞争力?”在谈到这一轮“民工荒”时,新时电子厂人力资源部经理王亮说。
而另一家电子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唐韵敏则认为,东莞想要改变目前“民工荒”的局面,重新赢得打工者的青睐,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改变目前的用人环境,不能再把廉价劳动力作为自己发展的动力了。
她以自己为例说,她已在东莞工作了16年,但户口、房子、孩子至今仍在老家。对东莞而言,她自言只是一个过客,一片浮萍,像她已经做到大企业的中层尚有这种“根”不在此的感受,何况那些基层的打工者?对绝大多数来东莞打工的人来说,一旦选择离开就会义无反顾,毫无留恋。
东莞市劳动局就业服务管理中心主任萧欣欣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人才的流动是因为有落差才发生的,要想形成流动,必须在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形成包括工资福利、工作环境、发展前景等方面的落差,从这一点讲,人力资源的市场既公平又残酷。
问题是,与长三角等其他地区,甚至与一些传统的劳动力输出地相比,东莞乃至整个珠三角现在是否还有这种落差?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东莞市官员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整体经济恢复的双重压力下,这一轮珠三角民工荒的凸显,或许会为东莞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变发展模式提供更为紧迫的驱动力,迫使整个东莞,包括政府和企业都认真梳理和反思在多年快速发展中积累下来的弊端,这将对东莞未来的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