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作者】汪嘉波 光明日报高级记者
只要有关部门不再以那种“牺牲有理”的思维方式来对待市民的利益,北京的老百姓肯定是愿意做出点牺牲的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金秋九月,随着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进入倒计时,国庆安保工作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心。政府相关部门将其视为“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普通百姓则把它看成是“不得不面对的烦恼和责任”。
“少扰民”表态体现亲民态度
日前,公安部发布消息称,公安干警应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尽量少扰民、不扰民,为国庆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国内媒体将公安部的这一表态视为“重大新闻”,港澳报刊则认为这样的承诺表明了政府的亲民立场和态度,其意义和影响远远超出了承诺本身。
庆典离不开安保,而安保则必定扰民。“尽量少扰民、不扰民”的表态说明警方已经充分意识到,安保与扰民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想让安保措施到位,就要或多或少惊扰百姓。警方能够做的,不过是“尽量少扰民”。人们看到,随着国庆大典的临近,北京警方的防控力度正在逐步升温:行人体验道路封闭;司机遭遇车辆限行;乘客“享受”“逢包必检”等。北京街头的民警多了,交警多了,武警也多了。他们增大了巡逻密度和力度,提高见警率和巡防覆盖面,加大了对网吧、游戏厅、洗头房、歌舞厅、宾馆旅店等场所的清查整治力度。这些“挤压犯罪空间”的举措肯定会带来“净化社会治安环境”的硕果,但在警方实施这些安保措施的过程中,很容易影响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并使一些市民深感“心理压力过重”。
是承诺,更应是行动
其实,“少扰民”是一种承诺,一种态度,也该是一次次具体的行动。对警方而言,如何完成“少扰民”的任务,可以发挥的空间还很大。可以肯定,民众对“任何可能对国庆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无线电台或发射设备须立即停止使用”的措施多半能够理解和接受,但是,部分市民对“繁华的西单商业街上戴着墨镜的特警”则会另有感受。“百余名由特警、民警、保安组成的巡逻队伍,在闹市街头巡逻”——如此大张旗鼓的行动固然可以表达有关方面对国庆安保的重视程度,但是否符合安保工作的实际需求?庆祝活动可以隆重热烈,安保措施最好还是悄无声息地进行。
更让北京市民颇有微辞的是,经常性的交通限行、地铁停运等,相关部门并未通过便利的途径及时通知市民,给一些市民出行造成不便和麻烦。即使是地铁里广播通知了停运的消息,但“奉上级指示……”的生硬措辞,仍让不少市民心里泛起一丝反感。
谁都知道,国庆安保十分重要,在目前情况下,尤其要提防“东突”、“藏独”和“法轮功”。从这个意义上说,“严格管控”和“构筑严密的首都安全屏障”无疑都是必要的,但如何把握好宽严之“度”却是警方以及相关部门必需尽到的责任。
在实施国庆安保措施的过程中,有关方面不能因为安保工作的正当性而对一些措施进行“合理发挥”,而是应当尽可能将这些措施限定在必要的范围和程度之内,以减轻对公众生活、工作造成的影响。说白了,就是扰民可以,但要把握分寸,搞过多,就破坏了节日气氛,背离了欢度佳节的初衷。
切莫认为“牺牲有理”
安保与扰民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无论在世界的哪个国家,举办大型庆典和国际会议时,“不扰民”都是主办者无法完成的任务。例如,去年的APEC会议,澳大利亚政府采取了“过度严厉的安保措施”,引发社会各界的不满和批评;据说,法国总统萨科齐在国内出巡时,法国安全机构也以“安全”为名,要求当地居民“待在家中”,凡有总统经过的街区,商家都要“拉下窗帘”。庞大的总统车队前呼后拥,成了法国人嘲笑总统的话柄。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不同。“忍让”和“宽容”是东方文化中的美德,而我们中国人则更富于牺牲精神。只要有关部门不再以那种“牺牲有理”的思维方式来对待市民的利益,为了国家庆典的顺利和成功,北京的老百姓肯定是愿意做出点牺牲的。不就是一时不太方便吗,民众多半会用理解的心情去包容。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