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感受
走出误区廉政教育由虚变实
作为一个组织者,邱成认为此次测试是成功的,“全省领导干部学习廉政法规知识的氛围很浓,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次测试对象主要是正县(处)级领导干部,但其他领导干部也主动索要《测试题读本》,有的地区还准备将测试范围扩大到科级干部。从测试的成绩看,合格率为90%,也说明学习的效果非常好”。
那么,参加考试的人又是如何看待这场廉政考试的呢?记者找到几名“考生”进行了采访。
吉林省人大人事代表选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李树春参加了首批测试,他坦言,“我作为办公室主任,工作特别忙,一直没闲过,测试还不是开卷,于是在考前就有畏难情绪,担心万一考不好怎么办。白天没时间学,只能起早贪黑的学,临考的那天晚上我看到了凌晨两点”。
“通过学习,掌握了系统的、全面的知识,像个人重大事项的报告时间是一个月,过去我不知道;申报个人财产方面,写书的稿费、咨询费等都在申报范围之内,过去我也不知道;还有党员反映个人意见有什么途径等等。”李树春说,“学习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这个测试取得合格成绩也只保两年,我还有八年退休,至少还要学习四年。年轻人还得学习十年二十年。”
李树春还说,之前,他自己对廉政教育的看法也有误区,认为廉政教育与自己的关系不大,尤其是人大的干部,一不管钱,二不管物,三不管人,四不管项目,没有腐败的土壤,似乎没机会犯错误,意义不是很大。
“但在实践过程中,我认识到这种思想是个误区,也是糊涂的想法。”李树春举了两个吃饭宴请的例子:
今年正月初六,李树春的学生请他吃饭叙叙旧。李树春骑个自行车就去了。结果到地方一看,学生们都是开着轿车去的,他们说,“你怎么骑个自行车就来了,是不是体验生活啊?”“他们很惊讶我为何不买车。我说买不起车,工资不高,没那么多钱,这绝不是忽悠他们。他们认为不正常,我却认为正常。”李树春说。
第二个例子是去年夏天,李树春参加了一次中学同学聚会。“吃饭时聊了一些家常话后就跑题了,开始攻击我,说我在机关18年,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一年弄10万也有了180万,要我埋单。”
“这两个事情说明,他们把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当成了普遍现象,并且扩大到所有的领导干部,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李树春说,“这些现象从哪来的?从腐败来的。这说明,廉政教育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是每一个机关公务员的责任,每个人都得有拒腐防变的意识,要进行自我约束。”
吉林省林业厅驻吉林市森林资源监督专员白学唯说:“我的年龄比较大,1951年生人。在考试之前,很多同志看我们在忙的过程中还看书,就说你那么大岁数还想晋升?我说不是的,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有这个学习的机会,必须无条件地参加。廉政教育讲得再多,连学习和测试都不参加,何谈廉洁自律?”
参加完学习考试后,吉林省省直机关工委委员、宣传统战部部长李景泉有一个感受:“我们党的法规制度建设确实在不断进步,非常全面系统,涉及的知识很广,看过之后感到非常严密。”
长岭县县委书记樊晓通说,把考试的结果作为干部任用的一个重要依据,这个做法很好。一方面,把廉政教育由虚变实,由软指标变成了硬任务,考试完全可以促进学习;另一方面,可以推进工作,县(处)级领导干部有一定的权力,也有很重的责任,进行测试,能使每个人都得到廉政教育。
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纪委副书记刘学谦则认为,除了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作用外,还有以考促进防范风险、提高自身廉洁意识的作用。“我们金融企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领导干部自身的风险也很高,这直接决定了整个企业的风险。发生风险的部门、单位和个人,一般都是领导干部自身防范风险的意识比较薄弱。而通过学习,提高了依法履行职责、坚持职业操守的意识。”
在对廉政考试作出肯定的同时,“考生”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办公室主任曲军辉认为,测试的方法可以进一步改革、创新;测试的内容要分行业、分层次,发动基层党委出题汇总,并逐步扩大到其他党员领导干部中去。
吉林省工商局法规处副处长王淑英的建议是:“要使之常态化,每年组织一次,把重要的文件和法律法规分三步五步走,既能保证大家有时间去学习,又不会有特别大的压力”。
王淑英认为,把这个考试结果运用好了,就能真正起到杠杆制约的作用,并且延伸其效用,在干部任用、职务晋升等方面有所体现。
对于这些建议,邱成向记者透露,他们已经有所考虑。这次参加测试的是全省正县(处)级领导干部(长春市副局级领导干部),以后对副县(处)级领导干部和厅级领导干部也要进行测试,各地区也要参照此次测试办法,对本级管领导干部进行测试。今后,吉林省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每年进行一次,党员干部测试合格后成绩也只管两年,两年后还要进行测试,以配合将来出台的一些法律法规的实施。(任东杰)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