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员试水“网络问政” 求索民主执政锐器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官员试水“网络问政” 求索民主执政锐器
2009年09月02日 13:30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江西省南丰县委书记傅清的实名博客上,一位署名为“受害人”网民留言显得格外醒目。

  这位网民在留言中称,当地一家汽修厂的喷漆作业散发出大量有害物质,给附近居民带来极大困扰。这一问题已经多次反映到了当地环保、信访等部门,但迟迟无人问津。

  傅清的回复是:在请县环保部门调查核实后再给你回复。半月之后,“受害人”再度留言:“感谢您对汽修厂污染问题的重视,在您的关注下相关问题已经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如今,互联网作为一种了解民意的技术手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官员的青睐。他们通过开博客等方式与民众展开互动,希望能借助“网络问政”双向直接沟通的优势,探索出探测民意、民主执政的新路径。

  尽管无法确切统计“官员博客”的数量。但在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们开辟一个能与网民直接沟通的实名博客已渐成风气。在有99个县的江西省,已有60多个当地政府和党委的“一把手”开通了博客。

  在这些博客上,身为官员的博主们大多明确公开自己的身份和职位。而网民留言中,很多都是反映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麻烦事。记者注意到,像傅清这样积极对网民留言进行回复,并责成具体部门进行协调解决的,为数不少。

  “政府官员通过开博客进行‘网络问政’是网络民主兴起的重要表现。”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他认为:“对于百姓而言,通过互联网,他们不用迈出家门便可以直面家乡的‘父母官’,倾吐意愿,进言献策;对于官员来说,互联网也成为了政府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倾听社会民声的重要渠道。”

  汪玉凯说,如果民众和官员都能良好地利用这条沟通途径,“这无疑将是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的创新与进步”。

  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具有广泛性、真实性、时效性、节约性等特点。而中国庞大的网民数量,使得各种信息的传播变得更为迅速和有效。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中心最近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网民已达3.38亿,较2008年底增长13.4%。

  不过,学者们也指出,网络可以了解民情民意,推动各级政府提高治理能力,但并不能替代传统的问政方式。网民们对“开博”的官员们也提出:“上网察民情,更须下网解民忧。”

  事实上,注意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了解民生民情,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法宝。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

  针对“网络问政”的蓬勃之势,中国一些省份也开始出台配套制度对之进行保障。如广东省佛山市委宣传部新成立互联网宣传管理科,开展网上舆情信息收集、分析、研判;云南省将发起各级政府部门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

  2008年,湖南省株洲市纪委出台中国首个网络反腐办法——《关于建立网络反腐倡廉工作机制的暂行办法》,利用网络平台,听取网民对该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此外,还有多个省市也正在酝酿出台与“网络问政”有关的制度。

  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政治研究所所长、政治系主任杨光斌告诉记者:“技术一直影响和改变着政治,过去的报纸、电视和今天的互联网都改变着政治生态。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沟通的重要渠道,是新群众路线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伟建议,作为党政部门,在方式上应该思考如何在机制上进一步完善“网络问政”;作为公民,应该力求提高自身认识,通过网络反映问题要实事求是,争取准确、有针对性地把具体问题反映到相关部门。

  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日前在人民网发表署名文章。他表示,只有建立健全收集、分类、交办、督查、反馈的网络问政链条,形成网上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心的长效机制,才能促进党委、政府与网民通畅、充分、有效地沟通与互动,实现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的有机对接。(任沁沁 杨羽西 林甦)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