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居民现在只要打开水龙头,那汩汩流出的,就有南水北调京石段工程引来的冀水。今年6月,北京日供水278万立方米中,有170万立方米是通过该工程从河北调来的。截至目前,北京,作为南水北调首个受益城市,已受水3亿立方米。将来,北京人还要喝上南方调来的长江水。
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建成后,直接受益人群将达到两至三亿人。
调水,中国古已有之。早在2400年前开凿的京杭大运河,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而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2200年前修建的都江堰引水工程,灌溉成都平原,成就了四川“天府之国”的美誉。新中国成立后,这个有着悠久水文化传统的民族正创造着一个个新的调水神话……
从引滦入津到南水北调,见证中国调水工程的技术创新能力正在实现质的跨越。
引滦入津:“自来水能腌咸菜”的历史结束了
上世纪80年代初,民谚讲天津四大怪,其中一怪就是自来水能腌咸菜。
天津经济迅速发展,人口猛增,用水量急剧加大。而主水源海河上游却由于修水库、灌溉农田等,流到天津的水量大幅减少,造成供水严重不足,居民只有饮用苦咸水。
国家决定,实施引滦入津工程。
滦河在距天津几百里外的河北省迁西和遵化地区,“引滦入津”就是把滦河上游的潘家口和大黑汀两个水库的水引进天津市。1982年5月,引滦入津工程正式开工。
施工中最艰难的是要穿越我国地质年龄最古老的燕山山脉,在200多条断层中修建一个长逾12公里的引水隧洞,这条最长的水利隧洞,成了引滦入津的“卡脖子”工程。正如顺口溜形容的:“地下水长流,坍方没个头,石如豆腐渣,谁见谁发愁。”
1981年隆冬,为早日打通隧洞,先遣部队开到现场。时任铁道兵第八师副参谋长的景春阳请来专家办技术培训班,老兵和新兵坐在一起,像小学生一样听专家讲着“新奥法”“光面爆破”“非电爆破”等新名词儿。
景春阳回忆说,在那个没有先进机械设备的年代,这条隧洞,如果从一头开挖要30年,从两头开挖要15年。
可是,干渴的天津,不能等待。
官兵们硬是用了1年零4个月就将隧洞打通,创造了当时全国日掘进6.8米的最高纪录。有17名铁道兵战士为打通隧洞献出了宝贵生命。
1983年9月5日上午8时,全长234公里的引滦入津工程正式向天津送水。9月11日,人们打开自来水管,甘甜清澈的滦河水流进千家万户,举城欢腾,结束了喝苦咸水的历史。
引滦入津工程,只是新中国成立后跨流域调水工程取得长足发展的一个缩影。江苏修建的江都江水北调工程,广东修建的东深引水工程,山东修建了引黄济青工程,甘肃修建引大入秦工程,新疆修建的引额济乌等工程,都成为当地农业、工业、城市和人民生活的命脉。
而新中国调水史册上最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则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