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泽伟
日前,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立项的《中国城市综合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研究》课题组就该课题大纲开始向公众征求意见。此项研究建议,各地成立由市长牵头的城市管理委员会,协调统筹一个城市多部门的城市管理职能,形成“大城管”格局。
“大城管”改革思路的一个重要指向,是厘清城管的合法性和制度性问题,在制度上对城管有规范和授权,让其名正言顺。
伴随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中国各地城市快速扩张,城管队伍应运而生。但从诞生那一刻起,便面对着小利益、大冲突,责任重、少依托,权限杂、缺规范的尴尬处境。以至城管队伍常常要在运动式执法的努力中,达到难以独自承受的城市管理目标。
城管该管什么?城管能管什么?一直是被垢病且困扰城管队伍自身的老问题。此次改革思路提出“城管应该管也只能管城市基础功能和城市公共空间,而衍生功能即人类各种政治、经济、社会活动,则不应当由城管去管理。”这无疑是一个更为清醒的认识和定位。
更为重要的是,“大城管”的改革思路表明城市管理者已经认识到“化解城市公共空间管理矛盾的关键点,正是在于给予弱势群体尽可能多的实际可分享空间”。
城市管理,其主旨不是限制和取消,而是使公民的活动有序化和不损害他人、社会。我国各地屡屡发生的悲剧性事件已证明,强制性限制已不适应当前的城市管理。面对城市管理的困境,应当从制度上重新设计,任何管理都应该是“疏”比“堵”更重要。
至少在今后20年,中国还将是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农村居民以各种方式进入城市,这是他们分享社会发展、城市发展成果的重要方式,也是他们的基本权利。城市当然需要畅通的交通、整洁的街道,但当这种需要与部分公众尤其是弱势者的基本权利、生存需要发生冲突时,权力应该对权利保持最大限度的敬畏和尊重。
小摊贩只是努力想寻找自食其力空间的弱势群体。执政者应该从城市规划之初,就对小摊贩这些弱势者的公共生存权利规划出合理的空间,将城市规划纳入“大城管”改革的重要一环。
也因此,即使在世界最发达的、最现代化的城市,也没有消灭城市街头的摊贩和流浪者。无论在纽约、伦敦,还是巴黎及其他城市,都有小摊贩、集市、夜市、周末市场、跳蚤市场、庭院销售等各种以不同形式为城市个体经营者提供自由经济活动的场所。
最终,政府要做的,重点在给进城农民、给小摊贩提供一条合法的出路。□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