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为了汉字的繁简,互联网上很热闹了一阵子。不曾想,繁简之争刚歇息,又得知要调整44个汉字的写法。
当然,这一次不是“个人行为”,也不像过去一些网友在互联网上争来争去,而是由国家语委、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官员出面“表示”的,尤其还说这是“学术界反复讨论的结果”。这样一来,虽说是“拟调整”,虽说要“征求意见”,可好像要反对还真不容易。
不过,新闻一出,网上的反对声也还是不少,而且说得也很在理。有的网友甚至认为像“学术界”这样弄得“有的改有的不改”,“以后辅导娃娃写字都有问题。”难怪有人很生气:“好好地写了几十年,为啥要折腾成一个新样子?”
我们知道,中国的汉字,除了一些象形字可以传递早期文字形成的一些信息,大多数汉字,本身并无意义,它们只是人们表达思想语言的工具。尽管由于汉字历史悠久,特别是就中国的毛笔字而言,自身承载了中华民族历史以及一些传统文化特点,但始终不会改变其表达思想语言的工具这个性质。既然是这样,那么汉字就应当是易认、易写,而且对那些早已约定俗成的写法,我们也应该尊重人们的习惯。简洁即是美,也适用于汉字。
维护文字的尊严,不等于要折腾文字,更不应该让本来是为中国人服务的汉字,变成中国人为汉字服务。正如新华社记者所说:“汉字是一种负载信息的书面符号。只要人们普遍愿意使用并能明白其表达的意思,这样的汉字就很好地完成了它的使命,无需修改;反之,那些容易让人产生歧义,或者书写不方便的汉字才需要修改。”
可看看此次拟调整的44个汉字的写法,比如,“亲”“杂”“杀”等字底下的“竖钩”改为“竖”,最后一笔由“点”改成“捺”……把有些原本是相同写法的汉字,修改后反而弄得不一致了,这不仅会增加书写时的混乱,还会增加儿童识字的难度。像这样“拟调整”,又有什么意义呢?(首席评论员 闵良臣)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