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贺绿汀转赴延安,后面跟着一个饲养员,牵着一匹枣红马,马背上挂着小提琴盒子,身影渐渐远去……
1940年是抗战中期最艰难的日子。日寇频繁“扫荡”,斗争异常残酷。剧团和部队一样,经常日夜行军,吃的是苞米面和白薯。但在吕其明看来,钢枪伴琴弦,硝烟卷歌声的童年生活艰难而绚丽。
父亲活着的时候,曾送他一件心爱的礼物。那是一支德国造的小手枪,只有他的巴掌大,大家都管它叫“掌心雷”。吕其明将它挂在腰带上,显得神气十足。可是,那些大哥哥们都拿他开玩笑:“你的手枪有什么用?只能晚上在被窝里打虱子。”
吕其明不服气,把手枪朝前挺得高高,向大家做示威状。
到剧团不久,团里就开始排练《农村曲》,吕其明在第三幕中扮演逃难的小毛。那是鬼子“扫荡”被粉碎后,剧团开进到一个村庄演出,那天,台上台下泣不成声,高亢的合唱,激起群众高涨的抗日救国热情。演出刚结束,就有几个小伙子跳上台来报名参军。
1942年一个阳春的日子,音乐家贺绿汀从上海来到二师抗敌剧团指导工作。当晚的欢迎会上,贺绿汀讲完话,还给大家演奏了小提琴曲。
接下来的3个月,贺绿汀不停地给大家讲授音乐知识,排练合唱曲《垦春泥》、《1942年前奏曲》和《胜利进行曲》。
一个皓月当空的晚上,听到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琴声,吕其明连忙循声跑去,看见贺绿汀正在树下静静拉琴,他全神贯注地聆听着动人的演奏,忽然觉得那美妙的乐曲好像不是来自琴上,而是从演奏者的心里发出。
贺绿汀演奏的贝多芬《小步舞曲》,将吕其明引入了另一个世界,他完全着迷了——“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美妙的音乐!”
一曲终了,贺绿汀发现不远处坐着吕其明,便走到他面前,亲切地问,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父母在哪里。吕其明一一作了回答。当贺绿汀知道他只有12岁时,对他说:“你现在正是学琴的时候,让你父亲想办法给你买一把小提琴。”
在贺绿汀的影响下,吕其明以自己的音乐想象,用军号音调的四部合唱形式,谱写了无词歌《向前进》。
贺绿汀就要离开剧团回军部转赴延安,全团同志都到村头依依不舍地送他。吕其明看见他文质彬彬地走在前头,后面跟着一个饲养员,牵着一匹枣红马,马背上挂着小提琴盒子,身影渐渐远去,远去……
从那时候起,吕其明就得了小提琴的“相思病”,他多么渴望有一把自己的小提琴啊!那些日子,他常常想起贺绿汀讲的贝多芬的故事。“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这些话不知不觉沉入他的心底,融入了他的灵魂。迷上音乐的吕其明,怀着战斗的激情,投身到伟大的解放战争洪流之中。
3,人民的作曲家之所以杰出,是因其作品歌颂了祖国和人类的理想
60年前的5月26日,华东军区文工团开进了上海。第二天,上海宣告解放。
文工团员精神抖擞地走在上海的马路上,吕其明和团里五六个同志的背包上,都架着一个小提琴盒子。
这年冬天,上海电视制片厂在刚刚解放的上海诞生,吕其明随所在的华东军区文工团集体转业到了制片厂。
30年间,他先后为《红日》、《铁道游击队》、《白求恩大夫》、《霓虹灯下的哨兵》、《钢铁世家》、《南昌起义》和《家》等50多部影片创作音乐,其中优美动人的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合作)、《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至今广为传唱。
1965年“上海之春”音乐会前夕,一批老音乐家对各单位报上来的音乐作品进行初选,普遍感觉歌颂祖国、歌颂人民、歌颂党、歌颂人民军队的作品还不多。特别是开幕式上需要有一部气势恢宏的新作品。于是,贺绿汀、丁善德、黄贻钧、孟波、瞿维等老一辈音乐家,建议由吕其明完成一部交响乐作品,并定名为《红旗颂》。
其实,吕其明梦魂萦绕的就是写这样一部作品。整整一周的时间,他辗转在历史与现实之中,在理智与感情的碰撞中,试图寻找一个最适当的切入点。他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当年峥嵘岁月的战争生活,像电影一样在脑海闪现。
红旗是革命的象征,在南湖红船的油灯光中,在井冈山的丛林中、在遵义城的堞墙上、在革命圣地延安、在淮海战役的阵地前、在西柏坡……凡有革命者战斗的地方,都有飘扬着的红旗。
红旗,那是成千成万的先烈用鲜血染红,那些血染的战斗红旗和天安门的五星红旗,在吕其明心中形成了一个崇高而伟大的形象。
他热血沸腾,乐思泉涌,音符也在脑海一一闪现。他不能不动笔了,伴着泪水,他将一个个乐思挥洒在五线谱上。这个让他酝酿了一辈子的乐曲,用一个星期就写成了。
5 月,第6届“上海之春”音乐会开幕式上,《红旗颂》由著名指挥家陈传熙指挥,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电影乐团联合演奏,首演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喜欢《红旗颂》的人成千上万,常常饱含热泪,热血激荡。有人说,不预备为着献身信仰的壮美与神圣一哭的人就不要听它;有人说,听到《红旗颂》就好像站在一望无垠的高山大川,那种磅礴大气,心里哪还容得下半点委琐?!……
这样的感动与热烈,几乎持续了44年。
2004年春节,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的“维也纳中国新春音乐会”上,《红旗颂》作为音乐会压轴乐曲,由奥地利国家音乐家交响乐团演奏。当演奏结束时,全场响起了长时间暴风雨般的掌声。
2007年12月31日,2008年北京新年音乐会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举行。世界著名指挥家祖宾·梅塔,指挥以色列爱乐乐团演奏了《红旗颂》。作为整场音乐会惟一的中国管弦乐,它的意义已超出了北京音乐会的范畴,确立了这部20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在国际乐坛的地位。
出于对作曲家吕其明的敬意,演出刚结束,祖宾·梅塔就委托主办方北京演出公司总经理李勤和著名指挥家卞祖善,专程赴上海拜访吕其明,并向作曲家赠送了一份由祖宾·梅塔亲笔签名、镶有一根指挥棒的礼品盒。
1月19日,两人抵达上海时,朔风啸啸,冬雨霏霏,吕其明早已伫候在楼门口。面对这位10岁参加新四军、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已年近八旬的老艺术家,他们肃然起敬。
罗曼罗兰曾说,贝多芬的崇拜者称颂他的天才时,所想到的第一个字既非学术,亦非艺术,而是“信仰”。
卞祖善万分感慨:“那些杰出的作曲家之所以伟大,是因其作品歌颂了祖国、人民和人类的理想而与世长存。《红旗颂》作为记录了中国人民站立起来的丰碑,将永载史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