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一些高校为提高就业率而产生的“被就业”现象,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27日回应说,教育部对高校出现就业率统计误差实行一票否决制。她表示,绝大多数高校的就业率统计数据是认真准确的,据教育部的了解,“被就业”的问题只是个别情况。
“被就业”指一直以来由教育部统计和公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准确性。教育部日前发布消息称,截至7月1日统计,已有415万高校毕业生落实去向,与去年同期相比就业人数增加4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8%,同比基本持平。由“被就业”,人们自然会怀疑68% 的就业率真实与否。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的回应似乎在说:他们所统计的高校就业率是准确的。不可否认,由教育部统计就业率,确实有“近水楼台”的便利条件。但针对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民众的质疑,教育部自说自话,没有多大说服力。更何况,教育部与各高校之间的“上下级关系”,也决定了其应该“避嫌”。
毋庸讳言,当前高校就业率统计已沦为“政绩工程”,由于利益纠葛,让高校、教育部门和地方政府一起乘坐在“就业率”的战车上。就业率于学校而言,不但关系到专业的生死,还影响学校的形象和招生;于教育部门而言,关系到对政府的大学生就业政策是否落实到位,所管理的高校办学质量是否高、大学生是否受社会欢迎;对地方政府而言,则关系到对上级政府要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是否高度重视、执行有力。
高校就业率能否由统计部门独立完成呢?作为第三方的统计部门,有着丰富的统计经验,积累了很多预防“统计作假”的经验与对策。让统计部门进行就业率的统计,更让人放心与折服。当然,统计部门开展这项统计工作,也是需要监督的。就业率,甚至可以请审计部门进行“审计”,以监督统计的准确率。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一来太麻烦了。但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准确的就业率,是就业的“晴雨表”,是民生的“晴雨表”,也是生计和尊严的“晴雨表”。同时,惟有准确的就业率,才能给政府制定就业政策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哪怕是麻烦一点、复杂一点,也要让就业率准确无误。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