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代表、被捐款、被失踪、被自愿、被就业、被自杀、被开心、被小康……“此种语法看似荒谬,却也恰恰以此嘲弄了‘被’时代的荒谬”。说“‘被’时代”确乎有些夸张,但“被××”确实成了一种现象,透着弱者的委屈与无奈。
应该说,任何一种流行语,都是一个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的精炼缩写或者描摹,“被”字词的火热亦不例外。如果说“正龙拍虎”、“躲猫猫”这些词,是网友为了追求公共事件的真相而戏谑、嘲讽,表现的是公民责任意识,那么,“被”字词红极一时,表现出的是公众对个体权利的无奈诉求。
这是一种微妙的诉求转变,而公权力却未能明察,一如既往地“在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上缺席、失语、妄语、诳语”,只有等到媒体曝光了或者“网友曝”了,才忙不迭地出来澄清、公开或者叫停。每一次,权力都被置于舆论的漩涡,被追问,被质疑,被调侃。制度建设了一箩筐,但仿佛权力是用于治人的,而不是用于反躬自治的,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没有念”。从“正龙拍虎”到“躲猫猫”再到目前的“被”字词,公权总在扮演尴尬角色。
在日前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上半年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中,一些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就存在着明显问题甚至重大缺陷。当然,这其中有权力自大和无所敬畏的因素,所以,在一次次“考试”之后,总有公职人员付出代价,道歉、停职、问罪,不一而足。
辩证地看,“‘被’时代”的出现是公民具体权利多方面觉醒的表现;同时,也应该是公权力及时自我矫正的过程。如果网络舆情在进入“‘被’时代”之后,公权力仍停留在“‘躲猫猫’时代”,就实在是一种盲目自恋的悲哀。公权应该主动结束“‘被’时代”,那就是让权力内敛,让权利伸张。(燕农)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