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联合军演“以少代多”不会影响演习效果(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俄联合军演“以少代多”不会影响演习效果(2)
2009年07月24日 13:53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演习的重点是战役准备

  我认为,实兵演示时间短的原因在于弄清楚演习的重点是什么。

  我们看整个演习时间的划分:第一天是战略磋商,宣布演习开始;第二、三、四三天都是战役准备阶段的演习;第五天上午是实兵演示,接着就是阅兵、颁奖等总结性或者联谊性的活动了。

  在这个过程中,时间耗费最多的是战役准备阶段。这就说明这次演习的重点是放在首长司令部机关工作方面,从整个战役过程来说,重点是放在战役准备上,而不是战役的实施。战役实施的2个小时应该说仅仅是把一些关键点的项目做一下演练,有一定的演示效果。

  首长司令部机关如何协调是最大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要重点演习司令部机关工作?

  实际上,两军联合作战会遇到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首长司令部机关工作如何协调的问题。

  两支不同的军队,它们的战役理论、军语、条令、条例,甚至语言都是完全不同的,这样两支军队放在一起联合作战,互相之间的沟通相当重要,而这种沟通最关键、最核心的部分又在于顶层的沟通,也就是说,如何拟制出一整套双方都能认可、都读得懂的一系列战役文件是关键中的关键。

  我注意到一张军演现场照片里的一个小细节。照片里面的墙上贴着一张很大的表,列着演习司令部首长机关工作的一系列内容,其中有一项叫战役方针。这个战役方针应该说是很有中国特色的,国外军队战役理论当中并没有战役方针。为什么中国军队有战役方针?这和中国军队的历史有关。

  过去,我们军队各级指挥员的文化程度相对比较低,如果拿出一个上千字、甚至几千字的战役决心让他读懂有点困难。因此我们老一代的军队领导摸索了一套方法,就是将整个战役企图、战役决心浓缩成一句话,甚至是一个口号传达下去,这样有利于各级指战员进行理解。比如解放战争中济南战役的战役方针就是一句口号:"打下济南府,活捉王耀武"。这是粟裕亲自制订。听起来不像是一个战役指挥文件,但实际上它却把战役中最核心的内容包含进去了:首先确定这个战役是城市攻坚作战,不是围点打圆,也不是运动战;另外,界定了这次战役要打歼灭战,"活捉王耀武",要活捉对方的最高指挥官,这个战役肯定是一场歼灭战。这就可以很浓缩地把战役的核心表现出来。

  如今我们部队整体的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战役方针还有没有意义呢?

  在此次中俄联合军演中,我们发现它依然有意义。

  当两军在一块儿联合作战的时候,这样浓缩、简洁的内容很容易让双方理解。我们制订这些战役文件的内容,肯定是双方经过协商的,俄军的战役理论中没有战役方针,而中方的则有,看来是双方协商之后俄军也发现战役方针在这种联合作战当中有用处,所以就把它列入到项目中。

  所有这些内容不经过双方细致的、联合的演练是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所以我认为演习的重点是放在了司令部机关工作、放在了战役准备阶段,因此,将大量时间放在这个阶段,实兵实弹的演习时间压缩到了一个比较低的限度。

  如何用短的时间达到实际作战的效果?

  那么,怎样用这么短的时间达到实际的作战效果呢?

  其实,军事演习当中常用的一些手法就可以保障作战效果了。比如演习的导演部经常会发出这样一个口令:"各部门注意,现在开始调表"。接着就会发现调整后的时间与之前相比有了一个很大的跨度,比如从周一一下子跳到周五,这是演习当中常用的一种调整时间的方式。

  在实际演习当中,导演部会同时存在两个时间,一个是天文时间,也就是现在的实际时间,另一个是作战时间。天文时间就是按我们正常的时间顺序进行下去,而作战时间是导演部随时掌握的,某些细节的时候,可以把时间拉长,一些非细节的内容就可以把时间缩短,甚至一下子跳过几个阶段。因此,在演习当中用短时间来体现长时间的实际作战,这是很正常的情况。

  短时间的实兵演示不会影响演习效果

  大家可能还会有疑问:这么短的实兵演示会不会影响演习的整体效果?

  既然这次演习的重点是首长司令部机关工作环节,那么,基层部队实兵实弹的演习并不是重点。并且,基层的实兵实弹演习应该不是将所有课目全部演习完毕,而是从中挑选一些重要的动作。用实兵去检验一下,或者说做一个演示的这种演习方式,不会影响整个演习的效果。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