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陵园被“异化”的背后是什么
烈士陵园被“异化”的背后,是烈士陵园经费不足、地方政府重视不够。
经费不足是烈士陵园普遍存在的问题。据了解,全国现有烈士纪念设施14634处,大部分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在管理上,以分级管理体制为依托,其维护、运转资金采取以政府投入为主,福利彩票公益金、社会捐助资金为辅等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办法。但事实上,目前大多数烈士陵园,特别是中小型陵园的经费几乎都依赖民政部门拨款。
据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张露萍烈士陵园的张馆长介绍,该烈士陵园的经费收支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职工的工资、办公经费,全部由财政负担;二是陵园维修保养经费,可向上级主管部门专项申请。“最近几年陵园唯一的维修工程是去年搞的,县民政局拨了76000余元。”张馆长说,“本来日常开支还应包括聘用保洁、保安等人员的费用,但由于经费紧张,这些工作都由我跟仅有的一位工作人员承担了”。
“修缮缺钱、管理缺人、保护缺法可以说是当前小型烈士陵园面临困境的真实写照。”张馆长说。
正因为长期经费投入不足,维修改造任务又十分艰巨,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工作存在许多困难,民政部曾提出在坚持“褒扬先烈精神,教育人民群众”主题功能的前提下,允许开展经营创收活动。但在实际操作中,放开经营创收活动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导致很多陵园放弃了原有主题功能,更多从商业利益出发,开拓餐饮娱乐、旅游休闲等创收功能。
对此,安徽省民政厅优抚处主任科员裴艺林指出,目前多数烈士陵园虽是全额拨款单位,但编制少,财政拨付有限。尤其在一些老区、贫困地区,地方财政较为困难,只能按编制人头保证陵园工作人员的工资,连日常的陵园管理经费都没有;民政部门每年可以下拨到各级烈士陵园的专项维修资金也杯水车薪,“不要说大修维护和聘请讲解员等,很多陵园连买个笤帚都没钱,不得不靠收取门票、搞经营来维持”。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少数群众对烈士陵园的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导致烈士陵园近年来出现“异化”现象的重要原因。“说到底,烈士陵园能否管理好,关键还是在于地方政府重视与否,是敬畏、重视还是漠视、轻视。”一位民政部门人士坦言。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