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抗癌健康基金会筹款风波:被“策划”的慈善——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宁波抗癌健康基金会筹款风波:被“策划”的慈善
2009年07月22日 08:2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徐君在病床上,她眼前的公益发票(复印件)注明了“关爱活动捐款”、“定向宁波市抗癌健康基金会”,捐款金额人民币2000元。 陶玉其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6月中旬,徐君“感激涕零”地收到了2000元的捐款,这是浙江宁波市抗癌健康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专程送来的。因身患骨质增生异常综合征,这个23岁的女孩在妈妈陪伴下,已在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住院长达2年。

  之后的一个消息,却让母女俩“彻底震惊了”。宁波市姜山镇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无意间透露,“基金会在镇上给你们募捐了10万元呢”。经过交涉,徐君母女又从基金会手里争取到了1万元。

  徐妈妈向中国青年报记者出示了捐款企业收到的发票复印件。该公益发票由浙江省宁波市抗癌健康基金会开具,上面注明“关爱活动捐款”。今年3月,该基金会专门以徐君“作为例子”,到姜山镇进行了公开募捐。而此后,基金会一直坚持,姜山镇募捐活动并非为徐君“特设”,“发票就是证据”。

  不过,姜山镇茶亭锁厂的负责人张女士表示,“当时只知道是给徐君捐的”。她是参与捐款的私营企业主之一,并且证实了“募捐总额达到10万元”的说法。

  剩余的8万多元去了哪里?徐妈妈提出质疑。

  与此同时,宁波市卫生局收到了不少市民的投诉。他们声称,宁波市抗癌健康基金会与宁波市新甬报艺图文策划有限公司合作,募捐活动均由这家策划公司举办。并且,募捐款项的一半都分给了这家公司,真正到患者手中的救助金少之又少。

  雪中送炭,也要坐地分钱

  宁波市抗癌健康基金会成立于2006年9月,有一个光鲜的头衔——“我国第一家经注册批准的地方性公募抗癌基金会”,更是浙江省唯一一家可以公开募捐的民间基金会。

  据参与建立基金会的宁波市癌症康复协会会长庄松良介绍,宁波市抗癌健康基金会是经省民政厅批复同意设立的,以省卫生厅为业务主管单位,市卫生局受委托负责指导、监督基金会依据法律和章程开展公益活动。

  7月18日下午,这位基金会的第二创办人接受了中国青年报记者的采访。他透露,宁波市癌症康复协会是这一基金会的主要筹办单位。基金会采取理事管理制度,设有1名理事长、1名秘书长、21名常任理事。基金会的日常工作、重大事件,均由理事投票决定。

  然而谈及基金会的困境,庄松良却声称“不是很清楚”。据他的说法,因为经济纠纷,癌症康复协会早在2007年就被抗癌健康基金会“一脚踢开”。

  据宁波市卫生局的相关人士介绍,抗癌健康基金会的确在2007年与一家策划公司签订了协议。该协议中,基金会委托策划公司“向宁波市各企事业单位或个人进行募捐活动”。协议同时规定,基金会向对方支付募集善款必要的支出,“成本应控制在45%以内”。

  宁波市新甬报艺图文策划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陈志雍证实了本公司“拿取比例”的说法。“精确来说,是35%~45%。”他表示。

  陈志雍声称,2007年9月至10月,策划公司在宁波市鄞州区、北仑区和象山县等地开展了募捐活动。仅仅两个月,就筹集了近150万元善款。其中,公司分得了60多万元,基金会则分到了70多万元。“要知道,他们那时候都要倒闭了,亏损200多万呢。”他说。

  他强调,公司拿的只是“跑腿费”。自从和基金会合作后,他便停止了其他生意,“水电费,12个员工的薪水,还要上那么多税,哪里有钱赚!”他告诉记者,有一回,公司员工为了募到某企业主许诺的200元人民币,居然跑了七八趟。

  记者联系了宁波市抗癌健康基金会的第一发起人林银才。这位载入世界吉尼斯记录的“奇人”,在2006年出资420多万元创办了这家民间基金会。初始资金来自他“吃了20多个玻璃杯募集的300多万元,和卖房子的109万元。”

  针对基金会目前的困境,林银才认为,现任代理理事长杜学初“人老实,不会忽悠,可能还得罪了什么人”。所以两年来,基金会募集不到资金,濒临倒闭。

  “找策划公司,实在是没有法子的法子啊。”林银才表示,这家策划公司可以说是“雪中送炭”。“单单看45%的比例的确很高,”他说,“但要知道,这里的私营企业主觉悟不够啊。”据他介绍,每次募集到的资金从200元~10万元不等,因此,策划公司拿到的单笔报酬,最多也不过是几万元。而剩下的款项,则实实在在缓解了基金会尴尬的经济困境。

  杜学初也支持了这种说法。他表示,宁波市抗癌健康基金会是高度民间化的慈善组织,未能得到行政募捐资源,“一切都要靠自己”。基金会也曾自行组织一些募捐活动,比如“慈善嘉年华”宁波站等,但因缺乏市场经验,得到的募捐款还不够支付场地的草坪保养费用。

  林银才坦承,宁波市抗癌健康基金会与策划公司的合作,在国内的基金会经营中“没有先例”。他强调,基金会是本着“创新”的精神,借鉴了国外的募捐方式。

  对公募基金会有专门研究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邓国胜表示,国外的确存在基金会市场化操作的状况,比如美国有“职业筹款人”,专门为基金会获取社会捐赠。不过,他强调,国外“职业筹款人”收取的比例一般在10%~30%之间,毋庸置疑,宁波市抗癌健康基金会分给策划公司45%这一比例,“实在太高了”。

  “这种情况,在中国算是合情不合法。”邓国胜指出。对此,北京的公益律师王贝告诉记者,我国民政部关于基金会等社会组织有明确的禁止收取公益捐赠回扣的规定。毕竟,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完善,若是贸然募捐,基金会的相关营销行为可能成为坑蒙拐骗的温床。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