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民告官案每年千余件 市民胜诉率仅三成——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郑州民告官案每年千余件 市民胜诉率仅三成
2009年07月14日 12:40 来源:河南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几年来,郑州市每年的行政诉讼案件均在1000件左右,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名列前茅。

  ●民告官行政诉讼胜诉率大约为30%~35%。

  ●《白皮书》即将出台,或可起到警醒作用。

  民告官一年1000件

  行政诉讼案,眼下被认为是各种社会关系和官民矛盾的交织点,很多民告官案件被广为关注。

  赵正军,一个原本普通的市民,因为数次状告郑州市物价局、卫生、教育等行政主管部门,这两年声名鹊起。

  “我目前在审的案子有七八个吧?”7月2日,赵正军被问到有多少起行政诉讼案件时有些不确定。自2005年开始“民告官”,赵正军已经不记得打了多少场官司。目前还有几个案件被暂缓立案,“反正都是行政诉讼案。”

  赵正军被认为是“职业起诉”者。“我觉得只要告得有理,政府机关就是要改正,要纠正自己的行为。”赵正军说。

  行政诉讼法颁布20年来,郑州市民告官的行政诉讼案件逐年增多。

  “行政诉讼开展初期,民告官是个很苦的事,老百姓不到迫不得已,是不愿意去跟政府机关打官司的。”郑州中院行政庭副庭长石伟说,2000年之后,这种情况有了变化,“行政诉讼法深入人心,老百姓都知道用法律维权。”

  2008年5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后,郑州市“民告官”的行政诉讼案数量也随之上升不少。

  郑州市中院的统计数据显示:郑州市近几年每年的行政诉讼案为1000件左右,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名列前茅,行政诉讼案中,老百姓的胜诉率在30%~35%左右。

  “这意味着郑州市民维权意识越来越强了。” 郑州中院行政庭庭长王银生说。

  30%的胜率是否令人满意?王银生表示,和全国各省省会城市横向比较,郑州市的比率算是比较高的。“其实,很多情况是,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行政机关纠正了自己的错误,或者和原告达成了协议,原告因此撤诉,行政争议被化解”。

  另一种情形是,行政机关虽然胜诉,但也在很大程度上,修订了相关规定,老百姓输了官司赢了理, “虽败犹荣”。

  赵正军表示自己有关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行政诉讼案件胜诉率将近60%。他在开庭时从不聘用律师,都是自我辩护。赵正军认为自己熟悉相关法律,清楚相关法规条文的内在联系。“这样我就能知彼知己”。

  赵正军诉行政机关的案件类型多种多样,但归根结底,“主要都是行政机关不作为,或者滥用职权违规作为的内容”。

  实际上,赵正军“抓住”行政机关的把柄,也正是郑州市行政诉讼案的主要特点。

  一份2008年郑州中院关于行政机关败诉案件分析报告证实了这一特点。

  报告显示,行政机关在证据收集、适用法律、执法程序等方面存有失误;普遍存在执法程序不完备、有瑕疵,甚至违法问题。

  报告还强调行政机关存在不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甚至不作为等问题,有的行政机关存在超越职权,滥用职权问题。

  “近年来,涉民生类行政案件逐年增加,已成为行政争议的主要成因。特别是土地类案件,不论诉讼案件还是非诉行政执行案件,所占比重较大,且呈上升趋势,行政机关败诉率和裁定不准予执行的比例都较高。”王银生说。

  另一位行政法官表示,除了土地争议,规划、房产登记、公安行政处罚、工商方面处罚认定、违法拆迁等方面也是行政争议的焦点。

  事实上,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环境尽管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一些方面的举措、意识因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要求而受到批评,“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这位法官认为,某些行政机关没有经过慎重考虑即出台的文件或措施,必定会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而后果最终将由老百姓承担,“这种状况令人担忧”。

  与之相佐证的是,曾多次要求的行政首长出庭制落实不好。数年来,郑州市行政诉讼案中,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率很低,这一结果不由令人联想甚多。

  据了解,郑州市在2004年就已经出台了倡导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的相关制度,而且每年郑州市政府均会以正式文件和会议纪要等形式,对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进行重申,但低出庭率依然令行政机关处于尴尬之地。

  一位法律专家因此发表评论认为,“这让人很容易认为行政机关的一把手并不重视老百姓的诉讼。”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