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一位老人站在兰州南滨河路金港城小区北门前的斑马线上,手拿砖块,只要有车辆闯红灯,老人便会用砖块砸向违章车辆。老人称,一些司机在斑马线上无视行人,他此举就是为了教训这些违章司机。据不完全统计,当晚被老人砸中的车有30辆左右。(今日本报A11版)
就因为汽车开得像“赛车”,市民就拎个板砖到斑马线上砸闯红灯的车辆,显然有违法侵权的嫌疑,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是司机,恐怕也会觉得若是无意闯红灯,车辆也“罪不当砸”。只是,这一行动从情理上说,似乎又深孚众望,起码走人行道的可能会觉得很解气。老人的行为虽然不妥,但是目的正义肯定没话说,正如他贴在红绿灯旁的标语写的:保卫生命线,守护斑马线!
杭州飙车惨案尚未走远,这一交通事故之所以迅即上升为公共事件,从而引起公愤,本意并不在于政府部门在此事上做错了什么,而在于长期以来,在规制交通秩序与平衡路权关系上,职能部门集体性呈现一种宽松而放任的姿态。就拿汽车闯红灯来说,只要没有电子眼,只要没有交警在路面上,某些地方的斑马线其实和横穿马路的危险几乎差不多。这些年,我们听到看到的发生在斑马线上的惨剧还少吗?
法律与规则可以逾越,就更加不要谈更高层面的“车德”了。出事了,都怪司机。当然,司机是直接肇事者,罪责难免。如果是一个两个司机堂而皇之闯红灯,我们可以归咎为素质,然而,如果为数甚多的司机都来闯红灯,就譬如新闻中的老人短短一段时间就在一条斑马线上抓住数十辆闯红灯的车主——这恐怕就不单单是司机素质不高的问题了。
难道中国司机的守法意识与道德观念天生就是短板?我们不妨看看号称汽车王国的德国:人口仅8200万的德国,拥有约5000万辆汽车,平均每100人拥有64辆汽车。德国汽车虽多,道路交通却秩序井然,德国司机的“车德”也在全世界有口皆碑。原因何在?抽象道理就不说了,我们不妨看几个例子:一是在德国小区街头,经常看到警察带着一群小孩子学习交通规则,汽车销售商也经常到学校举行儿童交通知识竞赛,在一些著名的汽车公司销售厅里还备有特制的电动小汽车,经常有大人带着孩子在那里“路考”,过关后还有“执照”发放;二是德国是世界上最难考到驾照的国家之一,首次通过率很低,路考时间特长,经常有德国人抱怨“考本儿”时间漫长,不仅如此,德国司机一旦违章,除了会被罚款扣分,还会影响到违章者今后驾车、购车和享受相关社会福利。如果将我们以罚代管的纠察理念与之一对比,答案自然一目了然。
保障相对弱势的行人安全,永远无法靠自发意识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的确是需要有刚性的制度体制,环境氛围等扮演“砸车老人砖头”的角色,给违规司机痛感与警醒,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砸车老人的砖头本来是可以休息的——前提是对司机、准司机上路驰骋的各种规制力量没有休息。 (广西 覃汉德)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