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普:我从毛主席手中接过公告稿
新华社原副社长李普口述 万京华整理
1949年8月底,我奉命由位于武汉的新华社中南总分社调回北平新华总社,第一个任务就是与另一位新华社记者李千峰一起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和10月1日天安门开国大典的报道。
从容接受任务
1949年我31岁,已是经历过不少大场面的老记者,之前几年间曾先后任重庆《新华日报》记者和新华社特派记者。抗日战争期间,我在重庆新华日报工作,周恩来同志当时任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的最高负责人,我和他非常熟悉。我们这些年轻人时常与他一起聊天,并不是上下级之间的交谈,而是一种家庭里或朋友间的闲聊,就好像拉家常一样。后来我到刘邓大军采访,与刘伯承、邓小平等领导同志的接触也非常自然。接受报道开国大典任务的时候,我心里还是相当从容的。
“千万不要丢掉了”
政协大会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我和李千峰两个人作为政协会议的工作人员,隶属于新闻处,住在中南海勤政殿。新闻处的处长是宦乡同志。这次重大报道,全国各大新闻单位都派来了记者。新华社记者负责发布公报式的新闻。其他报道由各报记者自己采写。
我和李千峰基本上是每天轮流采写报道,有时也两人一起去。10月1日正好轮到我采访,当天发的政府公告和庆典活动的消息都由我采写。在9月30日那天晚上,之前的从容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我感到有些紧张,生平第一次吃了一粒安眠药才入睡。
10月1日下午两点多钟,作为记者的我跟着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一起登上了天安门城楼。那时没有电梯,都是顺楼梯走上去的。下午三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委员就位。毛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并启动按钮升起五星红旗。这时,军乐队奏《义勇军进行曲》,在国歌声中,礼炮齐鸣。接着,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此时,我就站在毛主席身后不远的地方。
毛主席宣读的公告稿是铅印好的文件,当时没有电脑,时间又紧,所以只好临时在上面别了一张用毛笔写的字条。当毛主席宣读完公告后,我上前向他要稿子。他知道我是记者,指着那张字条叮嘱说:“这个纸条你注意,千万不要丢掉了,照此发表,不要漏掉了。”这份由毛泽东签字,并写有批语“照此发表”的原件后来就留在了我的手里。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里收录了此稿,篇末注明“根据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刊印”,就是新华社播发的那条稿子。这足以证明,我保存的那份公告就是唯一的原件了。遗憾的是这份公告和我保存的周恩来总理在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上所作的关于《共同纲领》起草经过和特点的报告,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都被红卫兵来我家抄走了,至今下落不明。
最后审定稿件
在天安门城楼上,作为记者,我不需像别人那样站在固定的位置上观看庆典,而是可以四处走动,寻找现场感,同时为当天那条新闻打腹稿。尽管参加庆典的不少开国元勋和知名人士我都认识,有的甚至很熟悉,但是当时并没有现场提问。
回去后很快写好了稿子,送给当时的中宣部副部长胡乔木同志审阅。胡乔木家就住在中南海里面。胡乔木看到一半时,摇了摇头说:“这里没有交待清楚。毛主席在天安门上按电钮,国旗就上去了,这个你明白,我也明白,可是读报的老百姓不一定明白。”后来他把这句话改成了“毛主席亲自开动有电线通往广场中央国旗旗杆的电钮,使第一面新国旗在新中国的首都徐徐上升”。之后,他还觉得有些不放心,又要我把稿子再送给彭真同志(时任北京市长)看。这篇新闻只写了八九百字,记述了开国大典的现场情景,后来收入我的新闻作品集《开国前后的信息》,标题简化为《开国大典》。
在开国大典的那条新闻中我写道,“阅兵式接近结束时,天色已晚”,“欢呼的群众在阅兵式完毕后开始游行,当群众经过主席台附近走出会场时,‘人民共和国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响入云霄”。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