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新立:“中国最高智库”最大困难是筹集资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郑新立:“中国最高智库”最大困难是筹集资金
2009年07月02日 14:34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05分报道 首届全球智库峰会今天将在北京启幕,30多家全球顶级智库、100多名前政要、诺贝尔奖得主、全球500强CEO将聚集一堂,“共享人类智慧、共谋全球发展”。这么多智库和诺奖得主慕名而来,既是出于交流的迫切希望,更是因为他们对峰会组织者的“来头”颇感兴趣——成立不到4个月、被媒体誉为“中国最高智库”、“中国超级智库”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民间经济论坛“全球智库峰会”今日下午开幕 焦点人物云集

  智库,智,智慧的智;库,仓库的库,英文称呼“think tank”,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独立于政府决策机制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在发达国家,智库游刃于政界、商界和学界,是影响政府决策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美国,每逢重大政策的决断,一般是智库先提建议,然后媒体讨论、国会听证,最后政府采纳。

  全球智库大约有6000家,其中近1800家在美国。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超过2000家智库,包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科院、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等等,但和美国兰德公司、布鲁斯金学会这样的国际顶尖智库相比,力量都不够强大。

  办公地点距离中南海仅百米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成立于2009年3月20日,由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担任理事长,中心成员包括中国政、商、学界一大批在任和退休的部长级官员、中央企业和金融机构负责人,以及国际著名的中国经济学家,如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经济学家厉以宁、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中石油总经理蒋洁敏等等。

  郑新立对话学者薛澜、江涌 坦承独立智库筹集资金为目前最大难题

  那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究竟是怎么诞生的?它的使命和定位又是什么?中央台记者冯雅昨晚专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

  记者:“郑主任您好,7月2号到4号,中国国际交流中心举办首次全球智库峰会,举办这次峰会的目的是什么?您希望取得什么样的效果?”

  郑新立:“目的是讨论全球金融危机复苏的趋势,研究应对之策,我们请了世界有名的智库60多家,请了有关的经济学家,前政要还有一些企业家,共同讨论金融危机的应对问题,通过这次峰会,取天下之智为我所用。”

  记者:“今天的专访除了有我们向您提问以外,还有一些专家学者,也非常关注中国智库的发展,非常关注中国国际交流中心的发展和成长,今天他们也特意借助我们的节目向您提问。”

  薛澜:“郑主任您好,我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薛澜,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国经中心的使命及定位是什么?

  郑新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取最大的利益,为中国的宏观经济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定位就是研究国际经济问题和同国际经济联系紧密的中国的重大经济问题,通过这些研究,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服务。”

  薛澜:“国经中心重点关注的领域是什么?”

  郑新立:“当前来看,主要关注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的走势,怎么实现绿色复苏,各个国家在应对危机中怎么进行合作,包括加强金融监管、改革国际金融体系以及智库之间怎么能够在应对危机中间加强交流与合作。”

  薛澜:“国经中心与现有的政府研究机构,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或发改委下面的宏观经济院有什么本质不同?”

  郑新立:“第一个区别我们的研究队伍不吃财政饭不拿财政的工资,只由企业赞助的资金,第二研究的领域可能发展中心侧重于长期的重大发展战略的研究。用我们理事长曾培炎同志的话说,它会有临门一脚的作用,利用我们刚刚从经济部门研究岗位退下来的领导同志和重要的研究人员的他们的一些阅历,他们了解政府宏观决策的需求在什么地方,通过自己的研究以及把社会上的各方面的研究成果能够吸收过来,作为一些政策建议报到中央,供中央在政策决策中间参考。”

  薛澜:“您在国经中心成立以来的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郑新立:“最大的困难是资金的筹集,现在我们主要还是靠我们理事长曾培炎的威望,找了一些企业赞助,给我们提供研究的经费。最近一段时间,我花了好大的精力筹集资金,将来逐渐可能会成为一种习惯,因为国外的企业,社会赞助资金开支比较多,过去企业比较困难,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企业经营状况改善了,利润也比较多了,他们有一定的资金通过赞助来支持社会上一些民间的研究。”

  江涌:“我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我问一个问题,咱们现在把摊子铺这么大,声誉造得这么响,什么时候咱们中心要出第一份报告出来,未来的时候用什么发展思路把我们第一智库做大做强?

  郑新立:“我们的摊子不大,我们自己的研究队伍只有十来个人,力量还是非常弱小的,最近我们有了一些研究成果了,我们有四个刊物,一个是供中央领导同志决策参考的叫《要情》还有一个《研究报告》、《信息反映》、《智库言论》,这些刊物都出了很多期了,研究成果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视,批示到有关部门,对实际工作已经有所推动。”

  记者:“刚刚成立的中国国际交流中心是在您的努力当中创办的,今后也会在您的积极运作当中发展壮大,您对它寄予什么样的期望?”

  郑新立:“我对它充满了信心,我的目标就是在曾培炎同志的领导下,在我们中心理事会、董事会的支持下,依靠我们全体员工的努力,创办一个国际一流的智库。”(记者冯雅)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