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10时05分报道,为期3天的首届全球智库峰会今天将在北京启幕,30多家全球顶级智库、100多名前政要、诺贝尔奖得主、全球500强CEO将聚集一堂,“共享人类智慧、共谋全球发展”。这次峰会的主办方是成立不到4个月、被媒体誉为“中国最高智库”、“中国超级智库”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主题“共享人类智慧 共谋全球发展”
这次峰会的主题是“共享人类智慧 共谋全球发展”。峰会共有3天,今天主要是成员报道、注册、参加开幕式,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等都将参加今天的开幕式。明天是峰会的主论坛,议题是:全球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展望,重点讨论金融经济危机应对政策评估及预测、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金融经济危机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影响等问题。第三天,峰会将分为五个平行分论坛,分别讨论促进贸易自由化与投资便利化、可持续发展与宏观经济政策、跨国公司在金融危机中的合作与责任、全球消费储蓄及金融安全、重大经济问题与智库合作等议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机构:致力于国际经济专题研究 力争使中国成为亚洲重要的政策话语中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规格很高,由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担任理事长,郑新立任常务副理事长。副理事长和常务理事团队包括中国政、商、学界一大批在任和退休的部长级官员,中央企业和金融机构负责人,以及国际知名的中国经济学家,如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刘兆佳为常务理事。国经中心还包括香港政、商、学界的重量级人物。如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利丰集团主席冯国经,分别出任执行副理事长和副理事长,前特首董建华应邀担任顾问。
据说这个智库是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批示成立的,它整合了原来国家发改委下属的国际合作中心和对外开放咨询中心两大智库。与原来的一些研究中心相比,国经中心立意更高,视野更为广阔,它致力于国际经济专题研究,同时加强与国际知名智库的对等交流,扩大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力争使中国成为亚洲重要的政策话语中心。
中国为何建智库?
智库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全球趋势看,智库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一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等决策的渗透也越来越深。近3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可圈可点,但智库发展受到忽视,是个短腿。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更提醒了我们智库建设的重要。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目标就是办成民间智库,融汇高层、权威资源,进行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研究,为公共政策提供智力支撑,为企业跨国经营提供咨询服务。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曾培炎为国经中心标明的方向是:着眼于国际经济方面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开展战略性、宏观性、前瞻性研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表示,他的心愿就是把中心打造成世界一流智库,为中国的智库建设作出有益探索。
中国智库任重而道远
全球智库约6000家,其中近1800家在美国,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超过2000家智库,包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科院、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等等,但和美国兰德公司、布鲁斯金学会这样的国际顶尖智库相比,力量都不够强大。
美国智库有一大特色就是“旋转门”机制,所谓“旋转门”,即智库成员的身份在政要与研究者之间变换,有人甚至“旋转”两三次,使政府保持活力,使智库成为给政府培植、储备人才的地方。正因如此,发达国家智库的社会能量相当大,游刃于政界、商界和学界,对政府决策、公共舆论有直接影响力。在美国,每逢重大政策的决断,一般是智库先提建议,然后是媒体讨论、国会听证,最后政府采纳,智库的参与度、公信力都很高。
智库在对外交往中也有特殊作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员就有多位担任过驻外大使,积累了深厚人脉,在世界舞台往往左右逢源。智库的声音有时更具说服力,而中国多年来缺少政府之外的智库与国际智库沟通,急需建立这一全新的公关渠道,塑造中国软实力,掌握国际话语权。(记者冯雅)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