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谨防"权势通吃"成为社会公平的障碍——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法制日报:谨防"权势通吃"成为社会公平的障碍
2009年07月02日 09:11 来源:法制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新华社记者在全国范围内调查发现,以重庆市31名更改民族成分骗取高考加分的高考考生大多为官员子女、浙江绍兴一中申请高考航模加分者绝大部分为权势家庭子女这两起事件为代表,近年来,各地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或骗取高考加分的考生主要都来自非权即贵的权势家庭,频频发生的“加分事件”使高考加分制度备受公众质疑。(7月1日《南方日报》)

  高考加分制度是高考制度的一个有益补充,加分主要针对两类考生,一是烈士子女、少数民族等特殊考生,以体现对这些特殊人群的照顾;二是各种特长生,包括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全国奥赛获奖者、科技发明竞赛优胜者等,以体现对这些特长生的鼓励。当初之所以要实行高考加分制度,是考虑到高考“以分数决定录取”虽然有标准明确、便于操作的优点,也体现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原则,但在目前国情下,高考分数主要反映了应试教育的导向,这对于一些在应试上相对处于劣势的特殊考生和特长生是不够公平的,因此需要在分数上对他们给予适当“加量”,才能实现更加广泛而彻底的公平。可见从逻辑上讲,高考加分制度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然而,逻辑上没有问题的制度在执行中却一再弄出问题。一些地方权势家庭的子女或轻而易举将民族成分改为少数民族,或名正言顺地包揽了航模比赛、创新比赛等加分项目(因为农村考生、贫困家庭考生没有条件参加这些项目的培训),甚至全部垄断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名额从而窃取了大部分高考加分的机会,使高考加分制度严重变形走样,也使高考制度更加严重地偏离了公平的方向。

  其实就总体而言,即便不实行高考加分,而严格执行“以分数决定录取”的单一标准,与普通工薪家庭、农民家庭、贫困家庭的子女相比,权势家庭的子女因为拥有更好的经济条件和学习条件,他们在学习成绩和高考分数上也能够占据一定的优势。就像重庆市巫山县招生自考办公室主任何业大、巫山县编办主任兼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卢林琼两人的儿子何川洋,不算上更改民族成分骗来的高考加分,凭高考“裸分”也摘取了今年重庆市高考状元的桂冠。但是,权势家庭对子女在分数竞争中占据的优势仍不满足,他们还要巧取豪夺本应用于“补不足”的高考加分机会,目的就是要使自己子女的优势更加突出,使自己子女与非权势家庭子女的差距越来越大。

  商业竞争中“赢者通吃”的规律,在这里变成了“权势通吃”的潜规则。与中国财富分布中贫富悬殊越来越严重相似,中国教育资源包括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中的“马太效应”也越来越突出。

  早在2005年1月,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就证实,由于国家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高考录取率和录取分数线的调控,高等教育资源在不同阶层之间分配日渐失衡,农民、工人和下岗失业人员家庭的子女,必须考出更高的分数才能上大学,且大多就读于普通院校收费较低的冷门学科,具有更多政治、经济、社会资本的优势阶层的子女,则“可以通过较低的分数和走关系等非正常的手段实现入学”,且较多分布在重点院校和优势学科。教育资源分布中“权势通吃”、“马太效应”如果继续恶化下去,社会强弱分化、贫富悬殊必将进一步加大,中国社会大有从“失衡”走向“断裂”的危险。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权势通吃”,是当前中国实现社会公平的最大障碍。必须通过坚定不移的体制改革,加强“以公开保障权利、以权利制约权力”,真正“把权力者关进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打破“权势通吃”的僵局,使中国社会走出“断裂”的危险。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