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广西梧州出了个拆不倒的“楼坚强”,上海日前却出了个轻易倒掉的“楼脆脆”。6月27日5时,上海市闵行区一在建13层住宅楼整体倒塌,造成一名安徽籍民工死亡。由于此楼尚未竣工交付使用,所以未酿成居民伤亡事故。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之中。
事故发生后,有关领导要求彻查原因,业主强烈要求退房,建筑专家分析倒塌原因,社会公众质疑建筑质量,每个社会群体都在关注和解剖这一事故。如果说,我们把这种事后关注变为事前重视,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失是不是可以避免?
有关领导要求,从规划、施工许可、招投标、资质管理、施工图审查、工程监理等各个环节逐一审查,并依法公开严肃处理。如果事前监管对每个环节都不放松,我相信这一建筑倒塌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事后追查,既无法挽回各种损失,更无法避免公众质疑。
建筑专家称,倒塌主因要从地质方面考察,可能有三个:地基深浅、其他底下工程影响、河流冲刷。事实上,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实质都是人的原因。在我看来,最好少找“河流冲刷”等客观原因,多从监管、施工、用材等人的角度追问,才是正确的方向——即便是河流冲刷,要酿成事故也大多是人为疏忽所致。
据报道,6月26日,倒塌楼房临近的防汛墙就出现70多米的塌方险情;还有报道称26日晚附近居民就发现倒塌楼房向西南方向倾斜。这不是人的疏忽与麻木是什么?如果对提前发现的这些险情足够重视,及时采取措施,楼房会不会倒塌、工人会不会死亡,答案不言自明。
至于该小区业主坚决要求退房,我以为是极其正常的。对于轻易就倒掉的楼房,即使是开发商、施工商,我想也没有胆量去住。因而,有关方面应积极协调业主退房事宜,在房价上涨的情况下,还应该对买房业主进行适当补偿。由于打破了业主的住房梦、没有兑现质量承诺,监管部门、开发商更有必要向业主公开道歉。
公众质疑的建筑质量问题,我以为是这一事故调查的主要方向。广西“楼坚强”之所以三次拆不倒,原因就在于质量过硬。回顾近年来倒塌的楼房,除了地震等外力作用,质量问题都是罪魁祸首。比如,2008年11月大连发生一起令人吃惊的阳台垮塌事件,从裂口处竟看不到钢筋。而且,房屋质量投诉已是当前房地产市场一个突出现象,不容忽视。
有房地产业内人士发出感叹:房价越来越高了,但质量却越来越次了。这恰恰是中国楼市的可悲之处。当某些政府部门陷入房地产利益圈套时,就必然疏于对质量的监管,一方面没有把好每一个监管关口,另一方面没有改变房地产开发模式——建筑商垫资施工的开发模式,必然要在材料、施工上“节省”乃至捣鬼,从而使房屋质量缺乏保障。
从开发商角度而言,当其主要精力用于追逐高额利润时,就没有时间顾及质量了。君不见,即便是一些先前重视质量的品牌房企,近两年在暴利的诱惑下,也放松了对质量的追求,而屡屡曝出“质量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莱茵哈德·泽尔滕在谈到中国楼市时曾表示,大家都好像在参加一场危险的游戏,追逐一个越来越高的价格,这是非常危险的。
因此,解剖“楼脆脆”的倒塌,不仅要从这个项目本身的地基、施工、监管等环节下手,还要从更宏大的角度去思考,当高房价吸引了所有的目光时,我们就要反思被高房价遮蔽的其他问题;当开发商纷纷拿“水岸”“水景”做文章时,我们就要反思河畔住宅的安全性,“楼脆脆”的倒塌其实也是对河畔建筑敲响了警钟。
冯海宁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