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六十年:"国军""共军"同护卫圣地中山陵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两岸六十年:"国军""共军"同护卫圣地中山陵
2009年06月28日 23: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6月1日,吴伯雄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晋谒南京中山陵,参加孙中山先生奉安南京中山陵80周年纪念活动。 中新社发 吴俊yz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南京六月二十八日电 题: 两岸圣地中山陵 “国军”“共军”同护卫

  中新社记者 陈光明

  今年八十岁的刘维才,被称作是最熟悉中山陵的人。六十一年前的秋天,十九岁的刘维才来到当时的首都南京,当上了“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拱卫处的一等卫士。

  刘维才怎么也没想到,他的这一当,就成了中山陵的“终身卫士”。虽然六十年过去了,中国经历了很多重大的政治转折,但他始终伴随着中山陵。

  一九四九年初,国民党当局的高官开始纷纷往台湾撤退,孙中山的儿子孙科是当时的“行政院”院长,他在离开大陆前却动员卫士们继续留守在中山陵,理由是,“毛泽东、周恩来对孙总理是很尊敬的,不会为难你们的。”

  此言非虚。四月二十四日凌晨,进入南京后的解放军发现,中山陵陵园内还留存有一支国民党的部队。随后他们得到的命令是:国民党中山陵拱卫队换上解放军服装,改编为二连,解放军派来驻守的则为一连,共同担负保护中山陵的重任。刘维才也因此变成了一名解放军卫士。

  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正如孙科所说,对孙中山都非常崇敬。中山陵的《博爱画廊》展出的历史照片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都来过中山陵谒陵。一九五三年二月二十三日,毛泽东到中山陵谒陵。一九四六年五月,周恩来到南京参加国共和谈时前来中山陵谒陵,还给中山陵的卫士留下四十万元钱。邓小平分别于一九七五年四月和一九八五年二月两次来中山陵谒陵。江泽民一九七三年四月陪同外国友人来中山陵,胡锦涛也于一九九六年十一月来到中山陵。

  因此不难理解,中山陵在现代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时,为什么始终安然屹立在紫金山上。而中山陵园经过南京市投入四十多亿元修缮后,范围还有了新的拓展,环境更加优美。

  六十年后,当现任中国国民党主席的吴伯雄从台湾前来谒陵时,他对中共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说:你们管理中山陵做得很好,就是我们来管,也不见得比你们做得好。

  朱善璐则笑答:我们维护好中山陵,就是对民族的贡献。

  五年前,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的连战来到这里。他是在两岸分隔五十六年后,首次亲临中山陵谒陵的中国国民党主席。

  此后,从台湾来的中国国民党、亲民党、新党代表团就络绎不绝。一年前,吴伯雄在中山陵的广场上禀告孙总理,中国国民党在台湾已重新执政。月初他率领的国民党参访团再次拜谒中山陵,以纪念孙中山奉安南京八十周年。

  中国国民党在中山陵的拜谒活动,通过电视转播,给当代人以很深的印象。而据中山陵老人们的记忆,规模最大的当属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二日举行的纪念孙中山诞辰九十周年的谒陵活动。中央谒陵代表团团长朱德、副团长李济深率团员们和各国外宾一起步行走上三百多级的花岗石台阶,站在中山陵祭堂献花行礼。中山陵的孙中山石像前放置着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送的花圈。谒陵活动后还举行了万人大合唱活动,是一九二九年孙中山奉安南京以来,中山陵前举行过的最盛大隆重的谒陵。

  中山先生是今天我们两岸大家共同尊崇的前辈。在大陆,他也被尊称为革命的先行者。让我们大家一起追随革命先行者的脚步,共同来努力,奋发图强,让我们能够在二十一世纪真正地做一个扬眉吐气的中华民族。

  ——连战在中山陵博爱广场上演讲中说的这段话,一直是近年来中山陵举行的各种谒陵活动的共同主题。

  八十岁的刘维才是这些两岸交往和谒陵活动的历史见证人,也是国共共同维护中山陵的见证人,近年来成了当地媒体上的“新闻人物”。

  所有这一切都印证了,对于孙中山的崇敬和怀念,过去是,现在是,今后仍然是把中国大陆和台湾联系在一起的强大精神纽带。

  中共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对来访的国民党访问团说:南京因为有了中山陵,在两岸的和平交流活动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南京为此能对两岸的交流与发展做出更多贡献,我们感到很光荣,很自豪。

  中山陵,已经成为两岸中国人进行精神和思想交流的圣地。

【编辑:张哉麟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