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高考成绩的陆续公布,高考状元也成为舆论聚焦与热议的话题。为避免对其的炒作,江苏省招生考试部门出台措施:该省今年取消高考状元排名,前100名考生只显示分数不显示名次,该省教育考试院将与这批考生“单独联系”,以便其顺利填报志愿。(6月25日《扬子晚报》)
淡化对作为应试精英象征之高考状元的过度宣传,进而消弭伴随而来的各种不正常炒作,既是对“高考状元”个人的爱护,更是理性社会的必然举动。如同此前不少省份的类似举动一样,江苏省的相关规定,无疑也体现出这种务实的“理性努力”。尤值赞赏的是,江苏省更是将“防炒作”的范围拓展到“前100名”。
江苏省招考部门的“一厘米式努力”当然值得肯定,但却不能消解笔者对其“不公布状元以防炒作”举动的乌托邦式宿命猜想。首先,官方对高考状元与排名靠前考生的“信息源头沉默”,并不代表着其相关信息无法被传播、年复一年的炒作风暴难以为继。在资讯多渠道传播的现代社会,意图通过高考状元一朝成名的高中校方、希望在高考状元身上挖掘出更多猛料的各路媒体,以及同样不甘寂寞的广告商家,总会通过各种路径使高考状元“浮出水面”。
更重要的原因则在于,对高分考生信息垄断,虽然有“防炒作”的良好初衷,但它实际上也同步形成了一种高考招录信息的封闭,背离了高考以及高招的公开和公平旨归所在。不公布高分考生的名次,只与考生“单独联系”,这就意味着这200名高分考生的招录信息无法全部公开,无法接受社会以及公众的完整监督。往轻处说,它容易留下录取不公开的口实;往重处说,其隐蔽性还有可能为招录腐败预留下伏笔——而这与“不公布高分考生”的初衷已背道而驰。
追根溯源,高考状元成为炒作的重点对象,其实是一种“制度性的必然”,“分数决定一切”的高考体制;以分数为主要标杆的高校录取逻辑、衍生于其上的高中学校名气、地方政府政绩和商业投入期待,让高考状元乃至高分考生并不自觉地就“炙手可热”了。而这些因素短期内的无法改变,注定了江苏单向性的、存在自身程序漏洞的“不公布状元、高分考生只显分数不显名次”举动,也将和此前不少省份的类似举动一样,只具有观赏性的乌托邦式失败宿命。
而这种乌托邦式宿命,实际上更是为我们指出了对待高考状元以及高分考生的整体应有正确心态:为保证录取的公开、公正,没有必要对高分考生信息遮遮掩掩,相反恰是要保证最大的透明。相关职能部门的重点,应放在对热炒高分考生的不合理举动以及其生成根源的纠偏上,比如加大对热炒状元行为的干预,比如加速惟分数论之现有高考制度的改革步伐等。
王聃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