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像“松紧带”,城管也无奈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执法像“松紧带”,城管也无奈
2009年06月25日 09:28 来源:检察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一个繁华似锦的城市。一座大桥中间的人行道上,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有骑马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有推独轮车的……街市上买卖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忽闻人惊呼:“城管来了!”顿时马惊人慌,只见骤然飞急水,忽地起洪波……桥是那座桥,河还是那条河,房子也还是那些幢房子,只是画面街上的人物全部都被PS掉,街上尽是散落着的零碎物品,还有被打翻的箩筐和篮子。

  这是前段时间网络上流传的一个帖子,名字叫《清明上河图之城管来了》。城管的形象现在不大好,这个帖子里说的情况,其实天天在上演。不过不是宋代的开封,而是发生在当代。

  最近发生的一些事,虽然褒多于贬,但说句心里话,城管们确实快被逼疯了!

  先是“注视执法”。新闻里说,上周,武汉市城管局在七城区同时展开专项整治,要求执法人员只能采取宣传、劝说等方式治理占道经营。于是出现了这样的场景:

  50名执法队员围站成一圈,双手背在身后,沉默地注视着食客和坐在一旁的小老板。如此“对峙”了27分钟后,两桌食客先草草结账离去,小老板与另两桌食客又“坚持”了片刻,最终悻悻地收拾起桌椅搬进了店内。

  然后是“最仁义城管”。说的是郑州市中原区的城管吕伟利,新闻写得也挺生动:

  “各位商户,这位老乡病了,咱帮帮忙吧?”平时撵小贩的城管又拿起喇叭,这次喊的话让人吃了一惊。吕伟利没管这个,而且掂起了杆秤。

  可是瓜农病了,谁给送瓜?

  “没事,咱开车送。”吕伟利发动了执法车,来回帮市民拉了5趟瓜。不到一个小时,近千公斤西瓜一个不剩。

  看到这样的新闻,我们仿佛看到了老百姓的笑脸。

  但是,我们高兴不起来。在媒体对城管的持续关注后,近一两年,城管的执法从“打砸抢执法”模式到“注视执法”模式,从“土匪一样”到“最仁义城管”,经历了180度的转换。

  为什么城管执法会出现这种“松紧带”模式?我觉得,这都是领导意志的体现。

  领导要求维护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对城管部门实行绩效考核,对部门领导实行一票否决,我们就得严格执法,为了避免“谁动了我的乌纱我就砸了谁的饭碗”,可以不计成本,不择手段。矛盾激化了,出了问题,便要求改善城管形象,实行人性化执法的也是领导。现在,又要文明执法,又要整治出实效,疯的只有这些一线城管执法人员了。

  要说改善城管形象,实行人性化执法,没什么不对。可这能真正解决城管面临的困难和困惑吗?

  市容整洁与部分群众生活便利要求、城市管理与部分摊贩谋生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是当下城市管理的主要矛盾。让这个矛盾难以调和的根子,是市容整洁、秩序良好的标准太脱离实际。执行这个标准,就得砸那些摊贩的饭碗,不执行这个标准,砸的就是我们的饭碗。如果涉及到人家的饭碗,我们再怎么人性化,再怎么耐心劝解,人家照旧会跟我们打游击,我们的市容照旧会在治与乱的怪圈里打转。

  城市生活的最佳状态应该是什么样的?从理论上,我总结不出。不过脱下制服,我也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我也觉得在家门口买菜买水果比到集贸市场方便、实惠,在露天里吃大排档比在屋子里舒服,而且更有生活气息。

  如果市长、局长们也这么想,那就好办了。木头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