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自5月起推行市级机关公车改革,市局(副厅)级以下一律取消专车,同时向公务员发放“车贴”,最低每月300元,局级干部2600元(6月24日《新京报》)。
平心而论,杭州的此次车改,虽有改革思路,但无改革新意,走的仍是货币化补贴之路。诚然,发放车补也许有利于车改顺利推进,但依然贻人口实——车改既不纯粹、彻底,又有变相加薪之嫌。其实,回望我国车改之途,始终伴随着“车补是权力自肥”的舆论质疑。我国自1997年开始车改试点,如今,已在不少地方铺开。但回望十多年车改路,用一地鸡毛形容也许稍嫌苛责,但不争的事实是,公车消费依然嬗增,而一些地方的车补之高令人咋舌。
著名学者秦晖从历史教训中读出“黄宗羲定律”——历代税赋改革,每改革一次,税就加重一次,而且一次比一次重。如今看来,一些地方的车改与之相比何其相似!车改初衷本是消解日益沉重的公车开支,但有的车改一方面公车开支依然庞大,另一方面各种名目的车补进入官员腰包。如此一来,车改一次,纳税人的负担就沉重一次。看来,车改该走出“黄宗羲定律”了,如何走出?笔者认为应把握住以下取向。
其一,由民众设计车改思路,由民众主导车改进程。众所周知,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让公务员挥刀砍掉既得利益,难乎其难。
其二,必须厘清一个问题,到底需要多少公车?车补标准如何定?谁来定?一旦发放,谁来监督?我们知道,我国的公车数量和消费都是惊人的。显然,裁减公车数量和公车开支才是车改的题中之义。
揆诸现实体验,如果车补成了安抚,成了堤内损失堤外补,成了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暗流汹涌的权力自肥,那么,车改就是伪改革。(王石川)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