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选拔任用年轻干部是事关长远的一个战略的举措,但问题是如何能够让这些年轻干部既年轻又有作为,我们不妨了解一下这方面的做法。
主持人:
好,我们来连线一下中国人民大选的毛寿龙教授,毛教您你好。
毛寿龙(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你好。
主持人:
我们看到,今年以来,80后的年轻人纷纷担任党政的,以领导干部的职务成为人们关注的点,让我想到一个成语叫拔苗助长,这些苗子现在我们把他们超常规提拔到一个领导干部的位置上,接下来,环境或者说他们所处的周边的环境,能不能为他们也做出相应的调整?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合他们成长的土壤?怎么把苗子拔上来了,继续能够帮助他成长?
毛寿龙:
就现有的角度来讲,如果还是按照那种传统的模式,我觉得有可能会出现拔苗助长的那种消极的后果。但是如果我们说把年轻干部提拔上来以后,在新理念上,或者说制度上,或者说在工作的作风上给予一些针对性的提供一些新的方法,可能会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成长。
主持人:
我打断您一下毛教授,因为我们一直熟悉一句话,都是人去适应环境,现在怎么反过头来,要让环境去适应这些年轻的领导干部呢?
毛寿龙:
年轻的干部应该说在老的环境里面,应该相对来讲比较难一点,在老的环境里面,我们说一般资历比较深厚,或者说他工作经验比较丰富,或者说他人缘比较好,相对来讲比较容易正常开展工作。但是如果作为一个年轻干部来讲,我觉得一个方面,他应该更多地强调以人为本。
另外一方面,更多的不是说自己在这个位子上,在这个位子上实际上更多应该想你管理的对象,他的所作所为,或者说他自己想的事情是什么。
另外一点,从制度上来讲,因为年轻干部,从某个意义上来讲,很多人不太认可他决策的能力,或者说他各个方面的可支持度,所以他要特别强调他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尤其是在做事情的过程当中特别要强调信息的公开、公平、公正,跟各个方面比较平等地相待。
另外一点,从具体问题的解决这个角度来讲,我看如果他把一些问题非常具体的、认真的、很专业的去处理一些问题的话,不拘泥于传统的细节,或者说他有他自己的一些特色的话,或者说他的政绩上有更好的追求,一方面可能会比较出众,另外一方面,能够得到领导的认可,也能够得到各个方面的认可,那么他们就会有比较好的成长的前景。
主持人:
好,谢谢毛教授的观点。
岩松,我就在想一个问题,我从我的角度来讲,假如我们的这种工作环境,我们现在是40岁上下的人,突然来了一个20多岁的领导,首先我就觉得你的经历和你的经验可以吗?你怎么能带领我去工作,我会有这样的疑问。
反过来去想,我们也是从20多岁过来的,也有一个逐渐得到认可的过程,其实你发现,其实认可你,你忘掉了,开始别人也在怀疑你,其实我也面临过这样的一种,在身边。后来是通过你做的一件又一件的事情,在成长,并且得到别人的认可,慢慢的别人接受你。我觉得对于周市长来说同样是这个道理,你说一千到一万,还是要通过你接下来干的很多事情,尤其是要赢得老百姓的心,而不仅仅是人民代表的票,接下来对他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
另外,我们在谈到年轻干部的时候也要探讨,会不会有一种年轻干部的老龄化心理的状况,或者说他行事方法其实跟他的年龄是不相符的。你看,周市长29岁,我们渴望这样一个年轻干部呈现出年轻干部所特有的朝气,但是会有很多的细节告诉你,比如说他的讲话很常规,什么年龄的人都可能是这么讲。还有一个细节蛮有意思的,甚至他头一天给他们的母校,河南的中学打电话,告诉说有很多记者,我现在压力很大,不要透露我很多的信息,不知道是不是也给他的复旦的,或者说清华的也都打了,所以你发现他的各级老师都守口如瓶,如此的低调、谨慎等等,他已经完全是按传统的那种行政官场里的规则在行事。甚至有的时候你觉得年龄不是问题,我见过60来岁的像原来我们的院长李肇星,还有赵启正等等,你会觉得像20多岁人,非常年轻,非常有朝气,甚至有的时候说话不怕错等等。可是在小周的身上看到了更多的老干部的一些迹象。所以我觉得的确对周市长接下来要挑战的事情太多了。
主持人:
所以你刚才说到这些上了年纪的长者,他们之所以能够这么放松,这么游刃有余,还是那句老话,叫七十不逾规,但是你看他这么年轻,他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同,恐怕就像刚才我问毛教授的那样,环境是应该帮助他,帮助他成长的土壤,还是说环境越来越成为他的这种成长路上的障碍?
白岩松:
就像几代年轻人都曾经说过,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你经常有的时候会发现,最后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但是这不符合我们对干部年轻化的一种期待。
其实当这些年来,大家在呼唤干部年轻化,并且对29岁当市长有这么多的惊讶,一方面有质疑和不走寻常路,认为要走寻常路的话,他不可能29岁就当市长,有他的一些想法。
另一方面,也隐藏着一种期待,你不觉得在这种众声纷纭当中,在议论周市长和他的年龄的时候,也隐藏着人们的一种期待。所以在这样的一种期待下的时候,一种什么样的路能不那么仅仅说我们像吉尼斯世界纪录一样,我们又诞生了一个年轻的市长,大家像橱窗式的改革一样,展览给大家看,这不重要,甚至接下来往下发展,干部年轻化是不可阻挡的一种趋势。但是越年轻越好的这种思路是不对的,还是要看你实实在在的东西,回过头来拿你刚才说的那三句话去衡量,最后要不要有群众的认可,德才是不是兼备等等很多方面。所以接下来的挑战恐怕是,我们现在可以质疑他很多东西,如果一年后、两年后,拿出实实在在的成绩来,别人也会忽略他的年龄,而只会把他当成一个称职的市长。
主持人:
你看,我们超常规地提拔这些硕士也好,博士也好,直接从大学里面选拔这样的干部,我们看中的是他们这种广博的知识、宽阔的视野,还有他们的国际观、世界观,但是如果刚才像我们所描述的那样,他到了工作岗位之后,迅速地投入到这种政治环境里面,或者说当地的官场的环境里面,那么我们选择他的意义又何在。
2009年6月7日下午,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周森锋冒雨来到流水镇,就西瓜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镇村两级财政收入情况进行调研。周森锋(左一)在流水镇调研西瓜产业发展情况
白岩松:
没错,首先我觉得当我们全面关注周市长的时候,我觉得周市长,包括宜城市,包括襄樊都要也接受这样的一种变化,因为从十七大报告就开始提出,去年谈的更多,群众有知情权、参与权,然后有发言权和监督权,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当然需要了解一个年轻的市长越来越多的背景,这是非常正常的,他要适应压力,既要适应本市工作中的压力,也要世界全国各地,甚至世界上对这样一种关注的压力,因为你必然处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当中的一部分,你要适应压力。
另一方面,我们整个年轻干部选拔的道路,我觉得像周市长的道路是不可以复制的,因为他有很多地方都极具偶然性,甚至跟政策的大方向是相悖的,你比如说从政策的大方向上来说,从十七大报告的精神,大家就能够理解,有这样几个因素是非常强烈的。第一个是要强调完善,要公开选拔,公开。第二个是要竞争上岗,然后差额选举,我觉得这是未来的一种趋势,而且民主的这样一个模式一定会在未来越来越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比如具体到周市长的时候,一句话就可以提出一种质疑,是不是名牌大学的硕士生就是副处级。
主持人:
这也是很多人,我在一开始就说,为什么他毕业出来就是副处,他24岁就可以是副处,而有的人干了一辈子,可能也达不到这个级别。
白岩松:
对,这就是一个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局部的试点和尝试是应该的,但是它整体上是不可以复制的,甚至是反向的,因为再名牌的大学,再是一个硕士生,他也跟副处级是不相等的。因为我们可以首先去认定,周市长是幸运的,我们选择他选对了,但是也有很多相同的选择,如果选错了呢?上来就给了他一个位置,“四门干部”,包括车门都在里头,如果我们错了又该怎么办。
所以现在总的趋势来说,包括很多的专家学者,我相信组织部门也都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比如说我们将来不能再是“三门”对接了,中间要有一个接地气的过程,包括有人提出来,公务员的考试,为什么不可以,不能直接从本科生和硕士生这儿直接招,那就意味着他从校门直接进机关门了,不了解现实生活,能不能从基层中,然后放宽条件,让那些基层有过实践经验的大学毕业生、硕士,或者说好的这种年轻人,有从政的意向的,反过来再成为公务员。所以我觉得这是将来的一种趋势,我们要改变“三门干部”的模式。
主持人:
岩松,我觉得咱们的时间剩的不多了,今天咱们我觉得有必要给周市长提个醒,因为他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他说他面对的现在最重的是社会压力,他的工作压力反而成为其次。其实我觉得他这种心态应当转变过来,当你29岁成为一个市长的时候,你就应该接受这样的压力。
白岩松:
刚才我已经说了,其实压力不仅来自你工作上,在一个变化的社会当中,我觉得一个名牌大学的硕士毕业生应该知道,压力是全方位的,所有的眼睛都在盯着你,成长就是要在压力中成长。送一句话吧,《道德经》里有一句话,无私为大私,如果心底真是无私的话,其实所有的压力在瞬间就会消失。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