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6·26”国际禁毒日即将到来。当前,毒品犯罪中一个显著现象就是新型毒品犯罪。据了解,新型毒品有三个特点:易合成、易传播、易隐蔽。短短几年时间,新型毒品不仅品种不断翻新,其制造、贩运、藏匿手段也层出不穷。然而,在打击新型毒品犯罪方面,现有法律仍显滞后,与此同时,执法人员也需要不断提高打击新型毒品犯罪的能力———
“看过刘德华主演的电影《门徒》吗?里面对毒品的原料生产、加工制作、流通运输等环节都一一进行了展示,该片警示了毒品毁灭性的危害。”查办毒品犯罪案件多年的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公诉一处检察官孙华用这样的开场白将记者的采访主题———新型毒品犯罪引了出来,“简单地说,新型毒品有三个特点:易合成、易传播、易隐蔽。”
新型毒品:披着时尚的外衣
“毒品能减肥吗?当然能。”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公诉二处检察官赵世欣向记者介绍,吸食新型毒品导致人体各项机能下降,引发各种疾病,从而致使身体消瘦,“这种以牺牲健康甚至以生命为代价的减肥是要不得的。”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吸毒能减缓压力。目前,海洛因、吗啡等传统毒品的吸食状况呈稳定状态,但是摇头丸、冰毒、K粉等新型毒品的吸食人数呈上升态势。这些新型毒品最近10年来在吸毒者中间扩散,演艺明星、公司白领等高端人群已成为新型毒品的易感人群。孙华介绍说,“目前的趋势是吸毒人员趋向多样化,过去多是色情行业的从业者和无业人员,现在有正常工作、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吸毒。”孙华认为,寄希望于用毒品减压、放松神经,如同“饮鸩止渴”,走的是绝路。
更让人忧心的是,青少年已成为新型毒品的受害人群。青少年出于好奇心和对“另类”娱乐活动的渴望,加上不了解新型毒品的危害性,很容易把吸毒当成一种“新鲜”的生活方式,认为吸毒很“时尚”、有“个性”,刻意地去追随和效仿。
长期从事青少年禁毒宣传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皮艺军认为,这与新型毒品向“娱乐毒品”转变的趋势有关。新型毒品不像海洛因等传统毒品那样需要注射,相反,新型毒品在特定的娱乐环境下使用,吸食起来更简单,口服或溶入饮料服用均可,而且片剂做工精美,形状新颖,颜色鲜亮,更容易被青少年接受,因而产生的危害性也更大。
据孙华介绍,吸食新型毒品的人数呈上升趋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吸食人群中不少人相信吸食K粉、冰毒等新型毒品不会上瘾,对身体无害。而科学研究表明,长期吸食新型毒品如K粉、冰毒等和吸食鸦片、海洛因一样,不仅会成瘾,还可能致命。以冰毒为例,冰毒即“甲基苯丙胺”,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极强的刺激作用,且毒性强烈,吸食后会造成精神障碍,表现出妄想、好斗、错觉,从而引发暴力行为,还会严重损害心脏、大脑组织甚至导致死亡。
制毒、贩毒“花样”层出不穷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对毒品犯罪打击力度的加大,犯罪分子也使出浑身解数,贩毒、制毒手段不断翻新,反侦查能力也不断提高。
-藏毒手段隐蔽化
暴利的诱惑使存在侥幸心理的犯罪分子在藏毒方式上费劲心机。据孙华介绍,现在藏毒方式主要有两种:人体藏毒和夹带藏毒。所谓人体藏毒,即将毒品放置在包装物内,然后吞噬存放在胃里。整个吞咽过程十分痛苦,且假如包装物破裂,将夺去人的生命。而为躲避海关缉私等部门的侦查,犯罪分子们在包装物的材质上下足了功夫。从最初用避孕套包装到研制出专门的不会被胃液腐蚀的橡胶做成胶囊以包裹毒品,近期又针对X光检查的特点,将包装物进行改良,使包装物的密度与人体的密度相近,以躲避X光的扫描。
与人体藏毒相比,将普通生活用品转化为藏毒工具则更具有隐蔽性。层出不穷的藏毒工具让人眼花缭乱,有的利用香烟盒、荔枝核、药品袋、箱包进行藏毒;有的利用农具、电脑显示器夹层、电脑机箱进行藏毒……
2008年春节前夕,北京海关查获一起地毯藏毒案件。犯罪分子将毒品灌装在塑料管内,两头热封,再用与地毯颜色相同的羊毛纤维将塑料管裹覆,混同其他毛线编织到地毯之中。这种藏匿手法极其隐蔽,连海关的X光都很难辨别。海关的缉毒犬对其进行嗅别时,对平铺于地面上的地毯也毫无反应,而只有将地毯卷起后,当地毯表面织纹显露空隙时,缉毒犬才会嗅出毒品。“如此刁钻的手段,暴露了近年来毒品走私方式的日趋诡秘,如何在海关稽查时及时捕捉到变化莫测的毒品藏匿方式,将是摆在海关缉私人员面前的新课题。”赵世欣介绍说,这种毒品走私方式在全国尚属首例。
-运输渠道多样化
犯罪分子为将毒品运到指定交易地点,在运输途径上同样动足了脑筋,水、陆、空方式都曾采用过。据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公诉一处的检察官介绍,除了通过飞机、火车运输以及相对隐蔽的自驾车运输外,近年来,通过邮寄方式和物流公司进行托运的案例也呈上升趋势。
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办理的全国首例“利用邮递渠道以减肥药名义跨国走私毒品案”就是一起典型的通过邮寄方式贩毒的案子。这个涉嫌制造、走私和贩卖毒品的团伙是一个由博士生、出国留学生、私企老板等5人组建的“团队”。该5人非法购买大量原料,自行加工生产成片剂,以减肥药的名义将一种叫“芬氟拉明”的毒品(属于国家《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中二类精神药品)邮寄销往国外牟利,共获利40多万元。据介绍,2007年6月至2008年4月,该团伙制造成品药158万余片(重365.58千克)。
今年3月,浙江舟山警方经过4个多月的缜密侦查,成功破获了浙江首起利用快递方式贩运新型毒品大案。去年12月开始,犯罪嫌疑人王某先后5次到四川成都、湖北武汉等地收购毒品麻古。考虑到随身携带毒品极不安全,王某将毒品伪装成普通货品,采用人毒分离的方式,将毒品通过一家快递公司托
运回舟山,通过物流托运的方式共运输毒品麻古4700余颗、冰毒150余克。
-制毒方式作坊化
由于新型毒品的出现改变了种植提取毒品的传统方式,转为化学合成,使得作坊化简易生产成为了可能。随着新型毒品的迅猛发展,其制造技术、制造地点的选取、制造规模、制造原料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在制造技术上,从主要依靠境外,发展到了以境内人员为主并自行研制,而且制造技术也日益成熟,从开始单一的冰毒到现在各式毒品的出现;在制造地点的选取上,从过去多依靠大的厂房发展到现在只需要一个小小的厨房,增加了制毒的隐蔽性。据孙华介绍,现在的制毒技术已经发展到仅有高压锅或者家用普通炒菜锅就可以制造毒品的地步。
“与传统毒品相比,新型毒品的制作周期短、产量高,不需要投入大型的厂房设备就能制造。而更令人担心的是制毒所需的原料易取,犯罪分子能够通过市场非法采购大宗的制药原料用于制毒。”孙华介绍说,很多新型毒品的原材料都可能来源于正规药厂,因此,对药厂进行严格、有效的监管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如果对精神有作用的药物流不到社会,新型毒品的来源就会显著减少。”
-贩毒人员集团化
毒品分放点达6个之多、团伙成员间均采取单线联系、组织严密、分工明确……这样一个呈公司化运营、有着极强反侦查能力的特大跨省贩毒团伙,在广西南宁贩卖新型毒品长达半年之久后,近日终于被南宁市警方彻底摧毁。据了解,该团伙成员各司其职,财务、发货、接头、进货等环节均有专人分管。交易成功后,所得的货款便会全部汇总到“财务”处,再将款汇给“上家”。此外,办案人员还发现,该团伙成员间甚至还会通过特殊的方式“互报平安”,如果拨打对方电话时无人接听,这些人就会十分警惕,甚至迅速转移逃避打击。此案侦破中,公安机关共缴获毒品“K粉”35千克,摇头丸15克。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受国际贩毒集团犯罪形式、手段的影响,集团犯罪成为毒品犯罪嫌疑人制贩毒品的主要形式,其组织越来越趋于复杂。由于毒品集团内部分工明确,且往往单线联系,干运输的可能就不知道制毒的,只要线索一断,整个证据链条都断了,打击起来非常困难,无形中加大了取证、认证的难度。”赵世欣坦言,证据固定是打击毒品犯罪的一个难点。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