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召开 重点讨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召开 重点讨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2009年06月22日 10:56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9时38分报道,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今天上午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的第一次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会议将围绕全面推进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展开讨论。下面我们连线正在会场采访的中央台记者陆敏: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会议核心议题

  主持人:陆敏,先给我们介绍一下会议现场的情况。

  记者:我现在是在北京军需宾馆,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的现场,现在会议已经开始,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名代表,正在参加全体会议,会议由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主持,这次会议召开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全面推进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200名会议代表是来自各省市自治区的主观林业的省市领导和林业厅局长,还有来自各部委的代表,他们将分为6组,下午就全面推进全国林权制度改革的主题进行分组讨论。

  主持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们这次会议的核心议题,目前我们国家的林权制度是一个怎样的进展,集体林权制改革具体是怎么改法?

  记者:目前福建、江西、辽宁、浙江、云南五省已经基本完成了集体林权利制度的主题改革,河北、安徽、河南、湖北等14个省市区都全面推开了主体改革,其他的省区市都在积极开展改革的试点,目前全国已经确权到户的林地达到12.7亿亩,占到集体林地的50%,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就是把集体林地承包到户的重大调整,就是相当于通过集体林制度改革把我国25亿亩的集体林地,承包到户,把25亿亩集体林地当中的36亿立方米,数万亿元的林木资产落实到户,使亿万的农民获得大量的生产资料,除了耕之外还能够有一个林地,包括林地上面的林木,林木的处置权,林地的经营权都可以承包到户,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家庭财产,并且为农民提供一个另外一个新的创业平台还有致富空间。

  集体林权制度拓宽林区农民增收渠道

  主持人:听体的介绍我们就明白了,集体林权制度把林地分给农民,除了耕地之外,农民现在又多了一份资产,这份资产怎么样能让农民从中增加收入?

  记者:首先农民可以靠务林致富,刚才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接受采访时说,农民可以种植速生丰产林,发展林下经济,就像种植蘑菇、人参等等,现在像云南省南华县就通过发展以野生菌为主的林下经济,已经实现了产值1.6亿元,而河北省也是发展林下经济60多万亩,产值达到10多亿元,特别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还没有见底,农民工返乡比较多的背景下,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好可以吸纳更多农民工来开展植树造林,并且从事林业的经营,像福建省就有55万的农民工返乡,就开始了林业的经营,江西也是有40万的农民工返乡务林,并且全省农民的人均林业现金收入达到了680元,已经比去年增长了15%。

  现在除了务林之外还有别的方式可以达到收入,现在不改变林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林地的用途,不损害农民的林地承包权益的情况下,林农可以依法自愿有偿流转他们对林地的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他们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除了流转,可以转包、出租、转让之外,还可以作为他们的资产进行互换、进行入股、进行抵押,也可以作为出租和合作的条件,现在国内林业局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限制农民自动流转林权也不得强迫农民流转林权,鼓励农民走专业合作的路子,联合起来开展规模经营,集约经营,防止农民,因为他一开始可能想,我现在把林地抵押出去马上就要得到现金,其实国家不鼓励这样,国家鼓励他们开展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防止农民过早的失山失地。

  三行一会加大林业信贷的投放 最长期限可达10年

  主持人:农民在多了一份资产的同时,也多了一个对林地养护经营之后获得收入的好机会。

  记者:还有一点,农民除了对林地的处置权,不只是经营、出租、转让,还可以用他们林权抵押贷款,现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保监会、林业局已经出台相关的政策,加大对林业信贷的投放,开发林业的产品,现在林权可以抵押贷款,按照新的政策规定,林业贷款的最长期限可以是10年,利率是低于信用贷款的利率。(记者陆敏)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